这四样“宝”长三角占三个!
因宣笔、徽墨、宣纸、宣砚而闻名的安徽宣城,被誉为“中国文房四宝之城”。11月9日,第九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在安徽宣城开幕。作为中国蕞著名的文房四宝特色区域,迎来高光时刻。
因文房四宝,“非遗”已成为宣城重要的城市名片。其中,宣纸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安徽省唯一独立入选的项目;宣笔、徽墨均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宣砚列入省级非遗名录。此外,宣城还有中国宣纸集团、安徽省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等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目前宣城文房四宝生产企业超500家,文房四宝产业创造就业岗位达6万余个,年销售额超15亿元。宣纸龙头企业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宣纸笔记本等文创产品,2018年年销售收入约1.5亿元。此外,红星牌“一日一诗一日一词”文房四宝获安徽省旅游商品研发大赛铜奖,宣城的文房四小宝系列产品荣获安徽百佳文创旅游商品大赛银奖。
在宣城的文房四宝中,“纸寿千年”的宣纸自然蕞为出名。当地人很骄傲,他们记得,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进行到第25分16秒时,鸟巢大屏幕切入了笔墨纸砚短片,向世界展示“文房四宝”的制作技艺。其中,就有宣纸古法制作的场景,包括碓房、捞纸、晒纸等。虽然只有30秒,但背后却是异常繁复的宣纸制作工序,从原料采集到成品纸出来,要经上百道工序,“几乎需要用一年的时间”。
多年来,宣城不遗余力地推动“非遗”传承。为此,宣城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通知》,早在2015年起,便聘请宣纸制作技艺、徽剧等传承人,在全市小学开设兴趣班常年教学,每年达400次左右,授课1万余人次。2015年,绩溪县实验小学徽戏童子班演出的徽剧《百花赠剑》便获第十九届全国戏曲小梅花大赛金奖,实现宣城戏曲零的突破。此外,宣城的98所学校还成为书法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建设书法教室526个,全市书法教育投入经费近1000万元。这也就不难理解,在此次活动的重头戏之一的第四届“全球华人少年书法大会”总决赛中,宣城为何成绩傲人?今年6月15日,大赛在北京正式启动,面向全球华人少年正式发出征集,报名总人数近10余万人,宣城共有2746名青少年报名参加,进入毛笔组前100名的有10人,硬笔组前100名的有12人。
近年来,宣城还正着力打好“非遗牌”,不仅力促其“走出去”,还创新发展“非遗+”。
去年11月,在上海大世界举办的首届长三角非遗节上,宣城市作为安徽省唯一地市代表,组织展示具有地域特色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皖南花鼓戏和宣纸、宣笔、徽墨、宣砚等四项文房四宝类非遗项目。此外,引导各类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以非遗项目为核心吸引物的博物馆、文化园等类型的景区,如4A级景区宣纸文化园,便被评定为安徽唯一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
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已至第九届,但是依旧“局限”在宣城。其实紧挨着宣城,湖州有“湖笔”,黄山的墨和砚也出名。如“宣纸”“徽墨”“湖笔”和“端砚”,这些笔墨纸砚如何紧密联系,仍然有待思考。毕竟这几样著名的“文房四宝”中,自古便是文化重镇的长三角这片土地上,四占其三,它们也是长三角文化的共同之宝。未来在传承保护等方面,它们也许还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