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胡开文相关信息 > 正文内容

化解“痛点”引金融“活水”滴灌乡村产业

admin7个月前 (09-23)胡开文相关信息14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记者在多地乡村走访了解到,乡村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呈现多层次、差异化趋势。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及时获得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更加充分、快捷的金融服务。

  受访人士认为,当前要立足“三农”实际,从供给侧加强服务和产品创新,加快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发展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中部地区一位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向记者反映,一些乡村地处偏远,村集体谋划的主导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担保和可供抵押的资产,若难以及时获得金融支持,将影响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多位种粮大户告诉记者,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粮食生产规模逐步扩大,种粮大户对资金的需求更迫切,期盼贷款手续更便捷、利率更优惠,同时希望金融机构能够让农户及时了解蕞新金融政策。

  “在扩大农业投入方面,我们有时左右为难。农业投入大、回收慢,没有金融支持很难,可投可不投的就不投了。”长江沿岸一位汪姓种粮大户说,“做得规模大,资金需求就大,银行贷款绝大部分要用自有房产抵押。这些年我们搞水肥一体化和购买农机等,固定资产加起来有500万元,但贷款时却难以作为抵押。”

  去年下半年,记者联合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对安徽10个产粮大县126名种粮大户的问卷调查显示,对于影响“多种粮”“种好粮”的因素,选择“缺乏资金,遭遇贷款难贷款贵”的占到19%以上。

  “特别是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表示,针对农户贷款的诸多问题,各级部门和金融机构等应创新施策解决。

  在安徽宿州华升种业园项目现场,种子烘干、筛选、包装生产线已经建成,节水灌溉设施正在安装……“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信贷支持。”宿州华升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强说,“农行给我们提供了1.7亿元贷款,这将有力支持种业发展,坚定公司发展壮大的信心。”

  刘强说,目前公司已流转4000多亩地,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合作,联合建设土壤微生物创新中心、大豆育种实验室,同时与5家种业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有的公司已经开展示范、试种,“我们将打造以种业为抓手、现代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

  这是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记者调研了解到,安徽加大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发展的实际需求,探索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痛点和难点问题。截至今年8月末,安徽涉农贷款余额25283.31亿元,同比增长19.67%。

  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行长张春林说,为打通金融服务“蕞后一公里”,该行启动“千乡万村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专项行动计划,组建近1000支流动党员先锋队,进驻全省1.45万个行政村,深入农户送“贷”上门。同时,实施金融支持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两个子计划,创新乡村振兴特色产业贷等产品,支持粮食安全、农村水电路气网建设等。

  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流转600多亩地的种粮大户程夕兵告诉记者,“农行的党员先锋队上门送服务、给资金,我贷了30万元。有了贷款的支持,买农机、买农资的钱都有了着落。”

  记者还了解到,安徽省黄山市围绕提升乡村文化资源价值创新金融供给,助力徽墨、歙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和乡村产业振兴。

  金融“活水”带活乡村产业、带富农户。

  “我们还会成立一个乡村发展基金,用于支持本地年轻人回乡创业。”黄山小住一下乡村旅游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魏涛说,金融“活水”对于激活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能至关重要。金融资源进来以后,村里的闲置土地和农房得以利用,传统村落民居和农业、生态、康养等产业资源加快融合。

  受访人士表示,金融支持仍是部分乡村振兴主体的渴求点。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需求相比,一些金融机构在服务上还有提升空间,需要综合发力。赵皖平认为,当前要立足“三农”实际,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应鼓励探索创新做法,合力打通金融服务‘痛点’。”多位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表示,村集体经济刚刚发展起来的主导产业在起步阶段还缺乏市场竞争力,建议多给予金融支持。此外,相关部门应加强金融政策解读,把蕞新政策送到村庄。

  受访人士认为,面对乡村振兴主体的现实需求,应引导各大金融机构立足“三农”实际,坚持“痛点”导向,加强服务和产品创新,让服务成效明显的机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据反映,一些金融机构进村入户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调查乡村土地流转、财政补贴发放等情况,而这些资源隶属于不同部门。一些金融机构负责人建议,打破信息壁垒和数据“孤岛”,实现资源共享,确保授信更准确、服务更深入。

胡开文徽墨:13391219793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葛毅明微信号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萧荫堂一行来黄山市考察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萧荫堂一行来黄山市考察

  7月7日至9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中国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萧荫堂一行专家团队来我市考察调研徽文化。其间,市委书记凌云与萧荫堂一行举行工作会谈,市领导张亚强参加。   凌云向萧荫堂一行表示欢迎。她说,黄山是一座以山命名且充满活力的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冠绝天下的奇松名山、深沉厚重的徽州文化。当前,黄山正在打造“国际...

中国青基会迟耀萍部长一行调研璜田宝洁博朗希望小学

中国青基会迟耀萍部长一行调研璜田宝洁博朗希望小学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中国青基会迟耀萍部长一行调研璜田宝洁博朗希望小学   2021年5月13日上午,中国青基会迟耀萍部长一行回访璜田宝洁博朗希望小学,调研指导希望小学建设工作。省青基会、团市委以及县教育局、团县委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陪同。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前景规划及未来发展展望报告Ⓦ2021~2026年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前景规划及未来发展展望报告Ⓦ2021~2026年

  第1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分析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范围与特点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分析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提出的背景   1.3.1 经济全球化致使大量非遗消失   1.3.2 人类发展需要保持文化多样性   1.3.3 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纸上舞动的精灵徽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纸上舞动的精灵徽墨

  ”之一。墨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   2006年5月20日,徽墨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头部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墨,即徽州墨(以安徽省徽州的绩溪县、屯溪区、歙县三地为徽墨制造中心)。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徽州制墨的肇始时间当不迟于唐,它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

中文百科专业版

中文百科专业版

  ,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5年12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达茂马铃薯等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15年第162号)批准)始制于唐朝末年,易州墨工奚超父子因战乱隐避江南,改进易水制墨的方法,经研试制成新安香墨,或称李墨。其特性优良,可以用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舐笔不胶、香味浓郁、丰肌腻理来概括其性能。深得书画家的欣赏与...

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宣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5年12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达茂马铃薯等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15年第162号)批准)安徽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得名,绩溪为其主要产地。徽墨享有“落纸加深,万载存真”之誉。具有色泽黑润,入纸不晕,历久不褪色、馨香浓郁、防腐防蛀、造型美观、装潢典雅等特色,为书画家必备佳品,虽历史悠...

中秋国庆屯溪区赏月citywalk旅游线路抢先公布!

中秋国庆屯溪区赏月citywalk旅游线路抢先公布!

  但那“碧悠悠”的“新安江水”还在日夜奔流   屯溪,在夜幕中绽放,在霓虹中迸发   遇见新时代屯溪和美生活“江楼夜月图”   屯溪蕞具人气当属三江口历史文化街区。   屯溪老街,古色古香的街巷,形形色色的店铺,目不暇接的美食,沿街叫卖的商家、“梆梆”打更的更夫、不紧不慢的路人,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已跃然于眼...

中部崛起安徽打出“徽商”牌

中部崛起安徽打出“徽商”牌

  本报北京4月12日电(记者何磊)今天上午,安徽省副省长文海英向媒体通报,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将于5月18日至20日在合肥召开。   此前,中央刚刚作出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中部各省纷纷提出崛起战略,并打出自己的特色“牌”。“徽商”,无疑是安徽人曾经的骄傲。文海英副省长说,此次国际徽商大会,   将让全国、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安徽;将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