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得名,绩溪为其主要产地。徽墨享有"落纸加深,万载存真"之誉。具有色泽黑润,入纸不晕,历久不褪色、馨香浓郁、防腐防蛀、造型美观、装潢典雅等特色,为书画家必备佳品,虽历史悠久自南唐,盛于两宋、明、清。原料名贵,工艺精细、品质优良,为历代贡品。
胡开文 (1742) 字柱臣,号在丰,"胡开文"墨业创始人,清代四大徽墨宾之一,上庄村人。少年时去休宁县汪启茂墨店当学徒,诚实勤劳,精于店务,深得老板器重,被擢为推销员。在跑码头、奔商埠中含辛茹苦,为创业积蓄资金,后娶汪启茂之独生女为妻。乾隆三十年(1765)承顶汪启茂墨店,为创出高质量产品,挑选旧墨模中之精品,不惜巨资购买上等原料,聘良工刻模制墨。并取徽州府孔庙的"天开文苑"金匾中间两字,冠以姓氏,打出"胡开文墨庄"店号,在墨家如林中竞争,独占鳌头,获得厚利。后来又在屯溪设立销售分店,继而开设茶号、枣庄,置田产成为乡里巨富。 天注贾而好儒,致富后,捐资得从九品,赐封奉直大夫。生8子,长子幼殇,三、六、七子为国学生。在乡里多行善事,独资修建上庄村观澜阁至杨林桥石板大路和竦岭半岭亭。
“胡开文”自清代乾隆四十七年(公元一七八二年)由绩溪人胡天注创造始以来,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一九一0年胡氏精心制作的“苍佩室”牌,“地球墨” 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并获金质奖章。绩溪胡开文徽墨厂的前身即“起首胡开文老店”由绩溪各字号胡开文墨庄和作坊公私合营组成。98年县书画油烟材料厂和县胡开文徽墨厂合并后,具有从炼烟到制墨成品一体化系统。全厂设有炼烟、制墨、雕模、晾墨、打磨、描金等十多个生产工序和一个设备齐全的油烟材料和墨锭理化检测中心。高级油烟(即高档墨和高档墨汁的*佳原料)采用海拔600米以上的桐子(油)和松脂及名贵药材作原料(无化学成份对人体JueWu侵害)。采用了传统的炼烟工艺,继承和发扬胡开文传统的“灯盏炼烟”技术的精髓,结合*新技术,使油烟的品质达到了历史*高水平。同时是目前国内专业的炼烟生产厂家。 我厂拥有明清以来名家创作的珍贵墨模八干余付,一千多个品种,产品经国家商标局注册商标“苍佩室”“ 胡氏”,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七年蝉联国家优质产品金奖。胡氏系列产品选料严格、精工细作、技术精湛,采用纯油烟、天然麝香等16种珍贵药材精制而成,有着优良的民族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色泽黑润,历久不暇,落纸如漆,润泽生光,藏久愈佳,不裂干燥等特点,是书画必不可少的工艺美术品。98年又开发了纯油烟胡氏系列“胡氏油烟墨”、“胡开文宝墨”、“胡开文书画墨”、“书画墨”等产品,使徽墨达到历史*高水平,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胡开文纪念管
胡开文纪念馆馆址座落在上庄村口水圳边。占地400多平方米,原为胡开文长房胡恒德祖屋,属“通转楼”式古建筑,馆藏十分丰富。陈列厅设有六只靠壁玻璃大橱和中间一张大坡璃桌。分别陈列有胡开文祖创各种名墨的复制品,如骊龙珠、古瑜糜、千秋光、八宝药墨、龙翔凤舞、孔圣像、弥罗像、天女撒花、麻姑娘娘、十大仙、大小金龟、金蝉、墨宝壶、御园六十四景图、黄山三十六峰图、西湖景诗图、棉花图、十二生肖诗图,荣获巴拿马万国赛会金牌奖的“地球墨”,及其奖状、奖章复印、照片等。另外,一部不可多得,皖境属孤本的《墨薮》全集,是清代制墨四大家的御制墨谱,已线装入馆。
胡开文故居座落于庄村东沿,这是绩溪弟壹幢用水泥钢筋材料建成的中西合壁住房,其结构与装饰极其协调,这在当时公路尚未开通,靠人工畜力把水泥钢筋从上海运进深山区,实在是一件不易之事。故居为三开间,大门朝东,上额饰有砖雕花纹,上方有一匾额。*顶端为尖形,下方为一空心圆,意即零的突击,刺破苍穹。方屋虽破旧,但尤原当年繁华的印迹。
胡开文纪念馆系胡系文的长房七世孙82岁的胡恩诰创办。"胡开文纪念馆"六个行草大字,是胡锦涛同志代转由书协主席沈鹏亲自题签的。馆藏极为丰富,有胡开文祖创名墨:如丽龙珠、古瑜糜、千秋光、龙翔凤舞、御园圆六十四景、黄山三十六峰园、古湖景诗园、棉花园、十大仙、十二生属诗园、荣获巴拿马万国宝会金奖的"地球墨",及其奖状、奖章复制照片等。另外,一部不可多得皖境历孤本全集的《墨数》(即清代制墨四大家的御制墨谱)复印线装入馆、《徽墨志》、《徽州志》及各县县志和《明经胡氏宗谱》的有关总分,也复印陈列。
绩溪徽墨、砚台业发展现状
徽墨是我国传统文房四宝之一。据《绩溪县志》载:‘绩溪为徽墨发祥地之一。县人操墨业始于宋;明清为全盛时期。岭北乡从事墨业者*多,世代相沿,良工辈出。清代墨业名店名家迭起,店号布及全国数十市镇。” 一、徽墨、歙砚的起源与发展。
(一)徽墨的起源与发展
徽墨,作为“徽州所产之墨”的统称,起始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而此前则誉为“新安香墨”。徽州制墨历史,不晚于唐朝末年,名声鹤起,则在南唐后主李煜执政之时。
唐中叶至唐末,由于藩镇之乱,奚超、奚廷一家由河北易水南迁至徽州。奚氏父子本是制墨能工,此时得皖南的古松为原料,所制的松烟墨明显优于当地墨工的产品,深得南唐后主李煜赏识,奚廷成为古今墨家的宗师,新安(徽州)之墨名声倍增。这样又招未了易水另一位名墨工张遇。张遇利用徽州的优质松烟、(桐)油烟制墨,将徽墨由单纯的松烟墨;推向了与油烟墨并举发展的新时期。到了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墨工高庆和又以松枝蘸漆烧烟,于是在徽墨的家族中又增添了漆烟墨。在北宋诸多内外墨工的共同努力下,使徽州的墨业步入了大发展和鼎盛时期。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朝廷改“新安”为“徽州” 后,“徽墨” 之名由是而生;相沿至今。
明嘉靖到万历年间,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刺激,引起了制墨业的剧烈竞争,并随着徽州商业的繁荣,使徽墨传遍全国,乃至海外。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邵格之被誉为“明墨四大家”。明代徽墨是继唐宋后的鼎盛时期。
清代徽墨,在明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清乾隆年间,绩溪县上庄人胡天注,在休宁承顶汪启茂墨店;并将店号改为“胡开文墨店”。天注晚年;将店业传于自少随其操持墨业的次子胡余德。胡氏选料考究,做工精湛;墨锭质量过硬,声誉日起,与绩溪人汪近圣、歇县人曹素功、汪节庵并称为“清代四大名墨家”。胡开文的“苍佩室墨”造型新颖,墨质精良,曾为贡品;蜚声文坛,其所制“地球墨”于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膺金质奖章。咸丰、同治年间,经过鸦片战争风云,徽墨由盛转衰,唯有胡氏独呈一时之秀。到道光末年,胡开文制墨已称雄于诸家之上。
解放前夕,徽墨业已处于“风前残烛,瓦上晨霜” 的衰微阶段。新成立后,绩溪、屯溪、歙县等地的墨厂墨店重新恢复和发展;久负盛名的徽墨获得新生。广大制墨工人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不断加以革新,工艺精益求精,品种日新月异。徽墨按取料不同分超漆烟、桐油烟。松烟、全烟、净烟、减胶、加香等数种。其中以超漆、桐油两种烟墨尤为著称。目前,安徽的各家墨厂不仅大量生产书画用墨,还继承明清两代的优秀传统,制作了成套的集锦墨。
(二)歙砚的起源与发展
歙砚,为四大名砚之一,是砚史上与端砚齐名的珍品。以砚石在古歙州府治加工和集散而得名。唐代,歙州辖歙(绩溪属歙州,766年分设)、休宁、祁门、黟、婺源等地,而以婺源所出为优。
歙砚始于唐代。据北宋唐积《歙州砚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归,刊出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自此以后,歙砚名闻天下。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歙砚已大盛。宋代,歙砚获得很大发展,歙石开采规模扩大,歙砚精品不断涌现,名色之多、质地之细、雕搂之工,为诸现之冠。元代以后,歙石开采时断时续,但成砚依然大量涌现,成为明清宫廷和士绅之家赏鉴流连的珍品。
歙石石质优良,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 八德。其纹色有罗纹、眉子、金星和银星几大类,尤以罗纹、眉子之奇特者为上品。现代的歙砚生产,无论开采矿坑,还是制砚工序、雕刻技术,都有很大恢复与发展,历史上绝迹的一些花纹品种,被重新发掘出来,同时增加了若干新品种,为闻名遐耳的歙砚制作又添新的风采。
二、绩溪徽墨、砚台业发展现状
新成立后,为了恢复名牌产品,发扬胡开文徽墨工艺传统,徽州各地相继开设了墨厂。绩溪人在墨业的恢复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屯溪、歙县、上海、芜湖、旌德等地的墨厂,都有胡氏子孙或绩溪籍的墨工,他们为新徽墨事业的辉煌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绩溪的墨业生产也得到恢复。1956年,在绩溪县城建立了徽墨生产合作社,把广大徽墨工人集结在一起,继承胡开文祖业,开始徽墨生产。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文化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绩溪境内的众多徽墨厂加入乡镇企业和个私企业的行列;把徽墨的生产和经营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为鼓励徽墨、砚台生产,绩溪县政府在税收、企业改制、优化环境等方面也予以积极扶持,促进了徽墨、砚台的生产和经营快速发展壮大。1985年,徽墨生产合作社改名为“绩溪胡开文墨厂”,1987年与上海墨厂联营,扩建厂房,职工达103人,厂房面积3352平方米,生产徽墨10吨、墨汁17.6吨。1998年县书画油烟材料厂和县胡开文墨厂合并,后改制为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具有从炼烟到制墨成品一体化系统,设有炼烟、制墨、雕模、晾墨、打摩、描金、砚台制作等十多个生产工序和一个设备齐全的油烟材料和墨锭理化检测中心。主要生产经营油烟、徽墨(仿古墨、松烟墨、油烟墨、朱砂墨、茶墨等)、墨汁、砚台等,其商标“苍佩室”,已经国家商标局注册。1998年又开发了纯油烟胡氏系列“胡氏油烟墨”、“胡开文宝墨”、“胡开文书画墨”、“书画墨”等产品。
1982年,上庄胡开文后裔胡启同、胡永功等十人,继承祖业,在上庄重设“胡开文徽墨厂”,他们沿用“御园图”、“古瑜糜”、“西湖十景”、“十二生肖图”、“十万杵”等珍藏胡开文老雕板,同时,新制“孔子先师”、“鉴真和尚”、“嫦娥奔月”、“观音渡海”、“麻姑献寿”和许德衍题词的“艺苑墨宝”等新雕板,风格师古出新,造型古朴大方,包装绮丽精致。在制作上,汲取胡开文制墨工艺精髓,选料、配料从优从严,制作力求精细,其产品不仅为行书作画的佳品,也属藏品、礼品之佼佼者。随后,绩溪各地的私营和股份制墨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规模较大的有绩溪县徽歙曹素功墨庄、承文堂胡开文墨、德记墨厂、老胡开文墨厂、敏楠曹素功墨厂等。
近年来,绩溪的徽墨、砚台生产一年比一年兴旺。徽墨生产企业从解放初期的几家发展到目前的27家,砚台经营或生产企业发展到16家,从业人员500余人。其中,年销售额达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5家。已有3家企业实施了商标注册,另有几家正在办理中。2003年文房四宝产品总产值近2000万元;出口创汇36.5万美元。绩溪的徽墨生产也不断推陈出新。1984年,上庄胡开文墨厂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安徽省分会的支持下,恢复生产“五胆八宝金墨”,此墨可治多种疾病,深得青睐;1985年被评为全省乡镇企业系统优质产品。1984年和1985年国庆节前后,胡开文徽墨厂两次去北京参加产品展销,都得到了国家农牧渔业部颁发的奖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德衍欣然为该厂产品题词“艺苑墨宝”。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油烟、徽墨和墨汁产品,1983年至1987年蝉联国家优质产品金奖;2003年,绩溪县良才墨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艺粟斋”牌墨汁、墨锭在第十四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被认定为文房四宝四大名墨, 荣获“国之宝”誉称,并被评为文房四宝行业优质产品金奖;上庄老胡开文墨厂生产的“天开文运” 品牌墨,1986年荣获省乡镇系统优质产品称号,1989年荣获省优产品称号。目前,绩溪生产的徽墨、砚台等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日本、韩国、台湾和东南亚各地,深得用户好评。
新成立后,为了恢复名牌产品,发扬胡开文徽墨工艺传统,徽州各地相继开设了墨厂。绩溪人在墨业的恢复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屯溪、歙县、上海、芜湖、旌德等地的墨厂,都有胡氏子孙或绩溪籍的墨工,他们为新徽墨事业的辉煌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绩溪的墨业生产也得到恢复。1956年,在绩溪县城建立了徽墨生产合作社,把广大徽墨工人集结在一起,继承胡开文祖业,开始徽墨生产。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文化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绩溪境内的众多徽墨厂加入乡镇企业和个私企业的行列;把徽墨的生产和经营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为鼓励徽墨、砚台生产,绩溪县政府在税收、企业改制、优化环境等方面也予以积极扶持,促进了徽墨、砚台的生产和经营快速发展壮大。1985年,徽墨生产合作社改名为“绩溪胡开文墨厂”,1987年与上海墨厂联营,扩建厂房,职工达103人,厂房面积3352平方米,生产徽墨10吨、墨汁17.6吨。1998年县书画油烟材料厂和县胡开文墨厂合并,后改制为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具有从炼烟到制墨成品一体化系统,设有炼烟、制墨、雕模、晾墨、打摩、描金、砚台制作等十多个生产工序和一个设备齐全的油烟材料和墨锭理化检测中心。主要生产经营油烟、徽墨(仿古墨、松烟墨、油烟墨、朱砂墨、茶墨等)、墨汁、砚台等,其商标“苍佩室”,已经国家商标局注册。1998年又开发了纯油烟胡氏系列“胡氏油烟墨”、“胡开文宝墨”、“胡开文书画墨”、“书画墨”等产品。 1982年,上庄胡开文后裔胡启同、胡永功等十人,继承祖业,在上庄重设“胡开文徽墨厂”,他们沿用“御园图”、“古瑜糜”、“西湖十景”、“十二生肖图”、“十万杵”等珍藏胡开文老雕板,同时,新制“孔子先师”、“鉴真和尚”、“嫦娥奔月”、“观音渡海”、“麻姑献寿”和许德衍题词的“艺苑墨宝”等新雕板,风格师古出新,造型古朴大方,包装绮丽精致。在制作上,汲取胡开文制墨工艺精髓,选料、配料从优从严,制作力求精细,其产品不仅为行书作画的佳品,也属藏品、礼品之佼佼者。随后,绩溪各地的私营和股份制墨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规模较大的有绩溪县徽歙曹素功墨庄、承文堂胡开文墨、德记墨厂、老胡开文墨厂、敏楠曹素功墨厂等。 近年来,绩溪的徽墨、砚台生产一年比一年兴旺。徽墨生产企业从解放初期的几家发展到目前的27家,砚台经营或生产企业发展到16家,从业人员500余人。其中,年销售额达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5家。已有3家企业实施了商标注册,另有几家正在办理中。2003年文房四宝产品总产值近2000万元;出口创汇36.5万美元。绩溪的徽墨生产也不断推陈出新。1984年,上庄胡开文墨厂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安徽省分会的支持下,恢复生产“五胆八宝金墨”,此墨可治多种疾病,深得青睐;1985年被评为全省乡镇企业系统优质产品。1984年和1985年国庆节前后,胡开文徽墨厂两次去北京参加产品展销,都得到了国家农牧渔业部颁发的奖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德衍欣然为该厂产品题词“艺苑墨宝”。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油烟、徽墨和墨汁产品,1983年至1987年蝉联国家优质产品金奖;2003年,绩溪县良才墨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艺粟斋”牌墨汁、墨锭在第十四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被认定为文房四宝四大名墨, 荣获“国之宝”誉称,并被评为文房四宝行业优质产品金奖;上庄老胡开文墨厂生产的“天开文运” 品牌墨,1986年荣获省乡镇系统优质产品称号,1989年荣获省优产品称号。目前,绩溪生产的徽墨、砚台等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日本、韩国、台湾和东南亚各地,深得用户好评。 三、绩溪徽墨、砚台业发展前景
徽墨历久不衰,是因为它的多种功能性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首选,徽墨作为书写、绘画的材料,一直处于霸主地位。无论是松烟墨、油烟墨,还是漆烟墨,其永保墨色不变,一直被视为书写的首选材料,即使到了今天书写工具与材料发生了巨大变化,仍有它的一席之地;而松烟墨的“墨分六色”功能,一直是国画(水墨画)的技艺赖以生存的特定材料。其次,徽墨早在明清时代就步入了工艺品的行列。在方寸问的墨面上,不仅再现了书法、绘画之作,而且显示了平雕、浮雕、半圆雕乃至立体雕刻、压塑等诸种工艺,包涵着各种文化层次,极具观赏性、纪念性与收藏性。在生活质量,尤其是文化生活质量不断增长的现代社会里,徽墨的工艺性、鉴赏性、纪念性、收藏性将超越其传统的实用性,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徽墨必将走向世界各地。第三,特种用墨仍有其存在的价值与不可限量的前程。特种用墨,包括医药用墨、写经墨及各种定制墨。这些品种,在当今崇尚绿色食品、药品,返归自然的潮流中,在人们追求生活质量、广泛进行各种交流活动中,都是可以恢复和发展的徽墨品种,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
同样,现代的歙砚生产,无论开采矿坑,还是制砚工序、雕刻技术,都有很大恢复与发展,历史上绝迹的一些花纹品种,被重新发掘出来,同时增加了若干新品种,为闻名遐迩的歙砚制作又添新的风采。歙砚除了是很好的书写工具外,其工艺性,也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例如,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每年生产的学生砚,都大批大批地出口日本,成为日本中小学生练习书法的重要学习用品;其生产的工艺砚台,被广泛收藏,并在纪念品、馈赠礼物上被广泛应用。
当前,世界旅游业正在蓬勃兴起,绩溪的徽墨、砚台业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他们在生产具有传统特色的产品的同时;努力挖掘具有旅游纪念性的产品。上庄境内的徽墨企业,利用其地处上庄景区、又是胡适、胡开文家乡的优势,纷纷打出名人牌,生产各种纪念墨、特色墨。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开发出了书卷墨、供游客制作纪念意义的手型墨等新产品,并计划到重点景区——龙川景区设立制作车间和经营网点,供游人参观、选购,并亲手制作手型墨;加强与婺源等砚石材料基地的合作,进一步提高砚台生产规模。同时,许多徽墨、砚台生产经营企业还建立了网站;积极开展网上宣传与销售,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加强与韩国、日本、台湾及东南亚客商的联系,并已有了一批稳定的客户。
通过宣城开展争创“文房四宝之乡”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绩溪的徽墨、歙砚生产和经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绩溪县委、县政府将紧紧围绕争创“文房四宝之乡”这一契机,努力加强行业管理、抓好名牌产品、开展区域合作,进一步扶持徽墨和歙砚生产经营企业的发展;使绩溪的徽墨、歙砚生产经营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