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起免费开放!到徐汇艺术馆了解徽墨的前世今生
经过半年多的改造,徐汇艺术馆近日完成了建馆14年以来的首次大规模保护性修缮。升级复出后的徐汇艺术馆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来临,明天起至9月22日,“长三角文化艺术项目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展:乌金千秋照——徽墨专题展”将在这里,对公众免费开放。
作为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徽墨制作技艺在2006年即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制作技艺。一锭制作精良的徽墨,不仅具有使用价值,更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然而千年的徽墨,如今正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策展人唐丽青说,此次展览是一个对徽墨深度解读的专题展,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与千百年前的非遗技艺进行融合,让深耕于中华文明的徽墨幻化出新的生命。
徐汇艺术馆历经半年时间筹备,数次走进制墨工厂了解制墨过程、感悟工匠精神,前往长三角区域实地查阅资料、精心甄选展品。展览首次单独围绕“徽墨”展开研究,观众可以在这里了解徽墨的发展脉络、制作工艺、墨模雕刻对当时徽州绘画流派的影响,制墨家与当时文人往来所形成的文化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用多媒体形式,将“徽墨”以一种全新的、活态的、时尚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多媒体展项根据武英殿版《四库全书》中《墨法集要》、《墨谱法式》所记载的油烟墨、松烟墨制作工艺,以及与御园图集锦墨密切相关的《乾隆御制诗圆明园四十景图咏》,邀请知名国画家绘制水墨风格的场景原图、由专业团队制作水墨动画和轨道镜动画,用墨的艺术表现方式,让古代文献和传统工艺动起来。此外,让观众以蕞直观的方式迅速体验制墨、用墨的过程。
展览的另一亮点,莫过于展出的御园图集锦墨。御园图系选自故宫、西苑、圆明园三处的四十景。四十锭墨构思巧妙、形态各异,这套集锦墨品数之多、雕刻之精,为制墨史上所少见。圆明园在清咸丰十年由于被英法联军烧毁,睹物思人,御园墨又具有了另一层深远的意义,这套集锦墨给已毁的圆明园留下了极为难得的历史原貌参照,弥足珍贵。
实物展品除了御园图集锦墨、十二生肖御墨、秦权墨、百子图墨、地球墨等极具代表性的徽墨之外,还将展出墨模、墨票、墨匣等富有历史价值的展品。同时,在展览期间还会举办纪念章盖章活动,纪念章是由徐汇艺术馆设计师亲手绘制六十四锭御园图集锦墨图案制作而成的,观众可以将喜爱的御园图墨图案带回家。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徐汇区还将举行多项非遗活动。本周五,徐汇区文旅局会同龙华街道和上海京剧院举办的“非遗戏曲荟”活动将在国粹苑广场和周信芳戏剧空间展开,除了化京剧脸谱,穿京剧戏服等体验活动外,活动当天恰逢端午,还有结合时令与戏曲而特别定制的民俗京、淮合演经典大戏《白蛇传》。围绕“非遗在社区”主题,龙华民谣研讨会暨端午民俗活动、乔家栅品牌体验中心开业暨非遗展示活动等将陆续展开,徐汇区13个街道也根据自身特色,为社区群众献上一道道精彩纷呈的非遗大餐。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