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胡开文相关信息 > 正文内容

安徽师大学子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admin7个月前 (09-23)胡开文相关信息14

  青山脚下,宗祠庙堂,鼓槌一落,惊动四方。每逢重要节庆活动,当地村民都会击打磡头老鼓祈求丰年。在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朋乡村的许氏宗祠内,磡头老鼓的国家级传承人许传成正与安徽师范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成员诉说着非遗文化传承的困境。而与以往不同,磡头老鼓的传唱者迎来了一批“新声”,铿锵的鼓点敲响了非遗传承的青春篇章。

  创新为帆,“非遗”与“专业”牵手突破“冷圈”

  如何将“非遗”和自己的专业结合?怎样用更新颖的方式吸引年轻人了解、学习、传承非遗文化?现场观摩学习,从专业角度解读创新非遗文化的路径,这或许是非遗“破圈”的全新思路。

  在安徽亳州,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师生们为拍摄一场别具特色的舞蹈。“华佗五禽戏蕴含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智慧,我们也想用创新的形式,赋予华佗五禽戏新的青春力量。”团队队长说。团队将华佗五禽戏与舞蹈艺术进行全新结合,在专业课教师闫玉雯的指导下,编排“华佗五禽戏”舞蹈,通过舞姿展示华佗五禽戏的虎、鹿、熊、猿、鸟各种元素。团队还拍摄了“传承与发展华佗五禽戏”宣传片,目前已在各平台播放。

  镜头再来一次、剪辑再剪一遍、配音再保一条……旭龙山庄的制作工坊里,古老的木制工作台沿墙而设,上面摆放着制墨所需的灯盏、瓷碗、油壶、线刨、锉等工具。纪舒翔同学寻找蕞佳的角度,调整好机位,准备着拍摄。今年暑期“三下乡”,安徽师范大学新传学院赴绩溪“徽韵添彩,绩心于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宣城市绩溪县上庄镇,探访非遗之美,走进徽墨制作工坊,采访徽墨非遗传承人胡海涌。

  青年学子们在走进乡村、与传承人对话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宣传方式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展示推向更高层面,让非遗文化不仅能够“火”起来,还能“活”起来。

  拍摄文旅宣传视频、与当地企业一起直播带货、设计创新文化产品……安徽师范大学实践团队借助互联网技术,聚焦安徽特色非遗技艺,推动非遗产品产地直销,扩大安徽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近日,在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明星宣纸厂,来自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在工厂员工的指导下体验漆扇的制作过程,同时与带货主播一起进行了一场带货直播。面对镜头,团队成员发挥自己的才智,结合古老的非遗技艺,制作卡通形象吸引观众。

  青年视角诉说青春语言,敢于尝试的师大学子,将物联网与非遗产品相连。多样的宣传方式吸引更多青年群体的关注,让非遗文化的热度持续攀高。

  “花鼓戏的唱词可以不是固定的,一般都是现场有感而想,有感而发以宣布事情烘托气氛为主。这种唱跳形式,也让我们头部次了解到花鼓戏已经融入蚌埠这一街一巷的文化之中。”在非遗调研中,来自音乐学院“赴怀远县河溜镇莲花村艺术支教实践团队”与当地花鼓戏的非遗传承人交流探讨。精进花鼓戏表演、发现教学问题、突破教学壁垒,观摩交流让队员们进一步明确自身在花鼓戏表演上的问题,为花鼓戏的传承和教学提出了发展性的建议。

  在非遗手工课堂上,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芜湖市红梅社区“红梅绽古韵”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向小朋友们介绍非遗纸翻花的做法。“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国家还有这么多美丽的传统手工艺,我下次还想学!”“我们的传统文化真的很了不起,我要好好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文化!”课程结束之后,孩子们纷纷表示对非遗文化的喜爱。“非遗项目”进校园,是一种有形有感有效的思政教育。

  “时代各不相同,青春一脉相承。”安徽师范大学连续数年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们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社会一线的实践课堂中体悟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华,在实践躬行中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开辟新路。(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方梦宇 通讯员 许欣雨 朱蕾)

  天津大学开设全国首个脑机接口专业方向并进行招生选拔

  兵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组织开展2024级工程硕博士研学活动

  三明学院万余名学子暑期赴基层开展实践

  宁波卫生职院:师生积极破解大龄孤独症青年就业难问题

  山西财经大学:“每周一讲”27年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线

胡开文徽墨:13391219793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葛毅明微信号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安徽人必须了解的十大徽商老字号

安徽人必须了解的十大徽商老字号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   张小泉,明末徽州黟县会昌乡人。其父张思家,自幼在以“三刀”闻名的芜湖学艺。小泉在父亲的悉心指教和实践中,也练就了一手制剪的好手艺。...

安徽人文讲坛|曹天生:中国文房安徽取半

安徽人文讲坛|曹天生:中国文房安徽取半

  安徽文房四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宣纸是人类非遗代表作,宣笔、徽墨、歙砚是国家级非遗,同时也都是中国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是文房用品中的高档精致用品。安徽文房四宝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房用品体系。本期的安徽人文讲坛,咱们就来详细听一听安徽文房四宝的故事。   宣笔是指以产于宣城地区的山兔紫毫为主,兼用其它毫料,以宣州传统制笔技艺制作的紫毫、...

安徽人游安徽丨绩溪上庄这么美你知道吗?

安徽人游安徽丨绩溪上庄这么美你知道吗?

  附近同属于“明经胡”的下庄(宅坦)而言   据说曾经有一位先辈是从下庄外迁的胡姓后裔   回乡寻根问祖蕞后在宅坦续上了家谱   1941年因胡适而一度改名“适之村”   被灰色的小瓦勾勒出一幢幢民居的轮廓   像手掌一样将上庄如明珠般托在手心   从村边缓缓流过,滋润着上庄的...

安徽人游安徽|6月11日绩溪这场文化大餐等你来嗨!

安徽人游安徽|6月11日绩溪这场文化大餐等你来嗨!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安徽人游安徽|6月11日,绩溪这场文化大餐等你来嗨!   绩溪县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展示展演   为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意识,推进“文化兴县”发展战略,助力“皖南星7天”艺术乡村品牌建设,深...

安徽人游安徽|“猫冬”古徽州丨我在墨色生香的古徽州等你……

安徽人游安徽|“猫冬”古徽州丨我在墨色生香的古徽州等你……

  深秋,72小时奇遇古徽州的山川大地,体验丰收之悦。   初冬,72小时奇遇古徽州的温暖角落,感悟生活之美。   “72小时古徽州奇遇记”生活美学大赏,将从“吃茶趣、笔墨舞、园中艺、民俗韵、美宿憩”五大生活场景出发,邀您一起享受古徽州人的悠闲“猫冬”。   这个冬天,来古徽州文化旅游区,赴一场72小时的温暖奇遇。...

安徽人游安徽|人文旌德需要用心去“旅行”!

安徽人游安徽|人文旌德需要用心去“旅行”!

  Day1:江村景区——宣砚文化园——旌德水街   Day2:国安木雕馆——古艺胡开文墨厂——朱旺景区   漫步国保单位千年古村江村,村内明清古建林立、青砖黛瓦、木刻窗棂,一石一桥、一砖一瓦,如同一本千年诗集,等待着后人翻阅。   来到宣砚文化园,这里是集文房四宝及其制作工艺展示体验、文化艺术交流、住宿餐饮服务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目的...

安徽人游安徽|吃非遗美食品非遗技艺在绩溪过一个有意义的非遗之旅

安徽人游安徽|吃非遗美食品非遗技艺在绩溪过一个有意义的非遗之旅

  上午:早餐吃挞馃、逛龙川景区品徽州三雕   起个大早,品尝挞馃。同时,还可以观看绩溪挞馃制作技艺,边吃边欣赏非遗魅力。   挞馃采用上等精面粉,五花猪肉、香椿芽、鲜竹笋、槐树花、马齿苋、萝卜丝、梅干菜、韭菜、豆黄、芝麻等优质食材。经过揉面、醒面、搓团、摘环、擀皮、包馅、收口、擀饼、烘烤等十余道工序制成。外形呈圆形,馅料丰富、厚薄均匀、表皮金黄、入...

安徽人游安徽|嗨游宣城@中、高考学子一起在绩溪定格蕞美青春!

安徽人游安徽|嗨游宣城@中、高考学子一起在绩溪定格蕞美青春!

  今年中、高考毕业生凭准考证可享受绩溪6家A级景区(龙川景区、徽杭古道景区、紫园景区、上庄景区、绩溪博物馆、尚村景区)   活动时间:6月10日—8月31日   结伴去打卡古道的制高点——蓝天凹   每一声快门都见证着不散场的深情厚谊   还记得上学时一起熬夜复习的场景吗   一起探寻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