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绩溪:徽菜全产业链与生态旅游的完美结合
在旅游的六大要素中,‘食’无疑排在首位。据某平台数据显示,近40%的消费者会因美食而开启一段旅行。在这样背景下,绩溪县作为中国徽菜之乡和中国厨师之乡,利用独特的美食文化,积极打造全域旅游核心产品,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2025年春节,阳光明媚的徽州山城绩溪,山水如画,自然与人文的美妙融合,经典与潮流的和谐共生,风光与美食相映成辉,增强了这座城市过年的独特魅力。在安徽这座充满魅力的地方,位于绩溪的徽顺酒店热闹非凡,香气四溢,节日氛围浓郁。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在该酒店寻求当地美食推荐,热情的服务员向他介绍:“咱们绩溪有‘十乡百碗’,特色菜肴130道,保证您照菜单点就不失望!”
近年来,绩溪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禀赋,从种养到食材加工,从田间到餐桌,努力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徽菜产业现代化建设。
高质量的生态赋能:好山好水孕育美食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绩溪在发展中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进百亿现代农业产业的培育,加强绿色食品原料的标准化生产。这不仅使得绩溪的生态环境成为蕞大优势,也让当地的优势资源得以转化成源源不断的优质农产品。
据了解,徽菜的原料种植产业以燕竹笋、香菇、山芋、沙地萝卜、南瓜等为主要品种,年总产量已超过5万吨。同时,绩溪的养殖业也十分繁荣,重点发展绩溪黑猪、小黄牛、土鸡鸭鹅等,年养殖总量非常可观,从而源源不断为徽菜提供新鲜食材。
徽菜产业在地区内的布局愈发合理,近来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模式积极推广徽菜原料的种养,促进了农户的发展。全县已有超过30%的农户加入各种合作组织,专注于徽菜原料的生产,使得徽菜食材不乏来源,不断供给城镇中的“绩溪徽菜馆”。
技艺传承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徽菜产业发展中,厨艺的传承至关重要。绩溪依托多项培训基地与徽厨技师学院,构建了完整的徽菜师傅培训体系,致力于发掘与培养优秀的徽菜人才。中国烹饪大师张光顺作为此次活动的一位杰出代表,凭仗自身实力与不断的努力,成为了“绩溪金徽厨”的代言人。
同时,张光顺与众多徽餐厨师通过培训不断提升自身技艺,培养众多优秀的地方厨艺人才。全县从事餐饮业的人数已超过1.6万,其中,还包括18位中国烹饪大师和78位省级徽菜大师,他们积极参与徽菜文化的传播,使徽菜传统技艺得以良好延续。
品牌宣传助力徽菜产业化发展 绩溪县积极推动徽菜的品牌建设,从全国范围内布局“绩溪徽菜馆”,同时致力于打造徽菜的公共品牌,先后举办十届徽菜美食文化旅游节,实施“十乡百碗、千店万厨”工程,全面推进徽菜产业的品牌战略。
绩溪县还创立了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100多个销售网点,加快了特色农产品向旅游消费品的转化,从而提升徽菜的公共认识度和市场影响力。赫赫有名的“二都大米”和“板桥香菜”也成为了当地的代表性农产品,进一步增强了绩溪在徽菜产业中的核心地位。
此外,绩溪的火腿等地理标志性农产品也相继获得了国家认证,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地方特色美食不断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传播。
春节的绩溪,年味丰富多彩,不仅在于那些传统的年货与美味,更在于每一个角落的生活气息,在地道徽菜的陪伴下,让人深刻感受到人情的温暖与地方的魅力。位于绩溪的中国绩溪·徽菜(徽厨)博物馆,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成为展示徽菜文化的窗口。
总之,绩溪的徽菜产业,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质的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全产业链的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张光顺表示:“我们要大力宣传绩溪美食,持续传承工匠精神,助力乡村发展,推动地方振兴。”在美食与生态相生相融中,绩溪的未来可期,徽菜的魅力将更加历久弥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