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纸如漆一方墨
在安徽黄山市歙县,有一个专门制墨的工厂——老胡开文墨厂。老胡开文墨厂是全国蕞大的墨厂,有百十号工人,每天与一块块黢黑的墨泥打交道。
胡开文(1742~1808),宣城绩溪上庄人,墨工汪启茂之婿。胡开文娶汪女为妻后,跟岳父学习制墨技艺,蕞终成为制造徽墨的大家。胡开文制墨集各家之长,既坚持传统,又有所创新。其所开店铺遍及安庆、上海、江苏扬州、湖南长沙等地,历经数百年风雨,墨香依旧。
徽墨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素有“一两黄金一两墨”之称的徽墨,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经点烟、和料、杵捣、制墨、晾墨、锉边、洗水、填金、刻模等11道工序精制而成,有色泽黑润、香味浓郁、入纸不晕、运笔流畅的特点。其中,高级漆烟墨是用桐油烟、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种名贵材料制成的。这种墨散发着紫玉光泽,用于纸上浓而不滞、淡而不灰,故受到历代书画家的推崇。
徽墨制作的配方和工艺非常讲究。正因如此,徽墨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徽墨的另一个特点是造型精美。这主要是因为使用了墨模。宋朝以后,墨模被大量使用。墨模的绘画和雕刻都很有讲究。明清时期,墨模艺术达到巅峰。
老胡开文墨厂有一位姓肖的老师傅,主要从事的工作就是制作墨模。这是一门精细活,更是一门艺术。如同根雕竹雕一样,肖师傅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在模具上刻出图案,以便制作出相应样式的徽墨。传统雕刻分为阴刻、阳刻等,但墨模的雕刻并不拘泥于此。在肖师傅的桌上,放着他专门请铁匠师傅打造的四五十把不同尺寸的刻刀。
老胡开文墨厂的厂长名叫周美洪,生于制墨世家。高中毕业时,其父周富荣从老胡开文墨厂退休,周美洪接了父亲的班,从小学徒干到了如今的一厂之长。凭着对制墨的一腔热爱,周美洪潜心学习、刻苦钻研,练成了一手精湛的技术,并不断发扬创新,成为唯一一位徽墨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从学徒到厂长,再到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周美洪毕生致力于将徽墨带入千家万户,让这门传统的技艺焕发生机。
在周美洪看来,徽墨要传承,不只要传承古法工艺,还要传承文化内涵。为了更好地发扬徽墨文化,他将墨厂打造成当地著名的旅游窗口,并和教育部门合作,设立研学基地,接待全国各地的学生来参观体验。
徽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安徽文化的骄傲,见证了徽州的千年变迁。当前,一批“守艺人”仍旧守护着千锤万杵的制墨古法,但这绝非因循守旧的固执,而是顺应时代发展和市场所需。他们聚巧思、集众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人、扬之有名;拓宽宣传和销售渠道,让徽墨走进千家万户,甚至走到大洋彼岸,打开世界的一扇窗,让千载墨香传得更远、留存更久。
企业信息广告刊例订报热线版权声明《东方烟草报》简介东方烟草网简介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