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阅徽州之十九篇:徽墨歙砚世界非遗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飞阅徽州之十九篇:徽墨歙砚 世界非遗
飞阅徽州之十九篇:徽墨歙砚 世界非遗
安徽歙县被赞誉为“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近日,前往安徽歙砚厂、歙县老胡开文墨厂、歙县工艺厂探访,我是2000年5月曾去探访过,二十二个春秋,弹指一挥间。
该厂法人、国家非物质徽墨传承人——周美洪,热情接待了我,周总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他十七岁从绩溪县来到徽墨厂当学徒,后正式顶替父亲职业,进厂在一线生产车间当工人,至今已经四十余载。他在墨厂生产车间所有生产程序都干过,对每一道生产工序都烂熟于胸,他对每一道生产工序的诀窍都十分了解,而且在每一道生产工序上,都能够做到精益求精。
由于徽墨从头部道工序“扫烟”、第二道工序“漂洗”、第三道工序“墨泥”、第四道工序“捶打”、第五道工序“晾干”、第六道工序“描金”、第七道工序“成品”、第八道工序“上市”。在徽墨制作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耗时耗力,如“捶打”工序,对墨泥要捶打二百多下,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一块成色墨,从开始生产到销售进入市场,要一年多时间。
走进歙县老胡开文墨厂,一阵阵墨香,扑面而来,沁入心扉。安徽歙砚厂周美红也是法人代表,他在总经理办公室,在与老技工们,研究生产工艺流程创新和制墨、制砚老车间的技改工作,他对待事业,还是那样赤诚。
周美红四十多年对徽墨的执著追求,成为国家级徽墨工艺大师,享受国务院津贴。周美红说:“徽墨、歙砚生产技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传承保护好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其发扬光大。”
今年正值歙砚恢复生产六十周年及歙县工艺厂建厂六十周年之际,前往歙县工艺厂,与老砚雕大师们会面交流,感受到他们为振兴歙砚徽墨的拳拳之心和浓浓爱厂之情,祝福“徽墨、歙砚”,再创新辉煌!(原创作者:许国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