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胡开文相关信息 > 正文内容

徽墨歙砚如何破解传承难题

admin7个月前 (09-23)胡开文相关信息13

  徽墨和歙砚同属“文房四宝”中的珍品,它们的制作技艺均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需要人才的支撑,更有赖于产业发展的依托。政府应当在人才、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使非遗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文房四宝”,正悄悄远离人们的生活。埃菲社记者去年有一则发自歙县的消息甚至说,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墨汁和砚台逐渐被新科技取代,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虽然徽墨歙砚的实用功能正在现代生活中逐渐淡去,但其历经千百年积淀而焕发出的文化内质却魅力日增,尤其在这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它们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更会一路走高。也正因如此,徽墨和歙砚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更不容小视。

  歙县是“中国徽墨之都”和“中国歙砚之乡”,全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身兼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和歙县歙砚厂厂长的周美洪介绍,由于行政区划变更,现在徽墨产地主要集中在黄山市的歙县、屯溪区和宣城市的绩溪县,歙砚产地则以歙县和江西婺源为主。目前两省三地生产、经营徽墨和歙砚的企业和个体作坊逾2000家,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年销售总额接近5亿元。

  “单从表面数字看,产业规模不算太小,但实质上整体竞争力不强。 ”周美洪认为,当前徽墨和歙砚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牌匮乏。两省三地大多把品种当品牌,产品对外基本统称为徽墨、歙砚,造成市场上“有姓无名”,让消费者无法选择、更谈不上忠诚于某种品牌。中国歙砚协会会长凌红军介绍,目前从事歙砚的大多数是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制作人员一般是父子相传、师徒相传,人员少、工艺落后,在规模及品牌效应等方面还存在散、小、乱等诸多缺陷。

  徽墨和歙砚制作技艺有着严格的制作标准和复杂的工艺流程,但目前市场上有些产品却粗制滥造,还有不少混淆品种甚至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或竞相压价恶性竞争,或以次充好虚抬价格,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徽墨歙砚在公众心目中的美誉度。黄山市社科联主席汪炜认为,振兴徽墨、歙砚传统产业,需要整合资源,规范市场,强化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动这一传统产业链向旅游、文化产业延伸,形成具有传统知识产权的特色产业集群。

  徽墨和歙砚产业的发展,面临的一个相同难题是原料的匮乏,尤其是歙砚所用的砚石,更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产业发展遭遇无米之炊,失去物质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无法传承下去。

  歙砚与端砚、洮砚和澄泥砚并列为全国四大名砚,按石材纹理分为罗纹、眉纹、金星、金晕、鱼子五大类100多个品种,其中尤以江西婺源的龙尾石为上品。目前,婺源唯一的一个老坑矿所产石料几乎绝迹,新坑矿甚至歙县附近地区所产的砚石料也将面临枯竭之境,蕞多只能开采10年左右。

  徽墨的原料供应现状也不容乐观。徽墨主要原料是桐油和松烟。歙县老胡开文墨厂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厂每年需要桐油20吨、松烟40吨,但本地产桐油仅5吨左右,原生态地道纯正的松烟基本断绝,只能靠江西、福建等地调进,且价格逐年猛涨。

  鉴于徽墨歙砚对资源的依赖性和资源本身的稀缺性,业内人士对解决它们的传承难题也有不同的思路。有人认为,非遗的传承是一种非物质的技艺的传承,比如歙砚,蕞应当关注的是其精湛的徽派砚雕技艺的传承,至于用哪种砚石来雕,如用四川的苴却石、贵州的紫袍玉带石替代也未尝不可。如果必须在龙尾石或徽州所产砚石上完成的雕刻才是歙砚,那么,这种不可再生之砚石枯竭之日就是歙砚雕刻技艺失传之时。更多的人却坚守歙砚的正宗,认为真正的歙砚就是徽州优质砚石与徽派传统砚雕技艺的完美结合,二者缺一不可。不过这样一来,资源紧缺问题将日益突出。

  业内人士认为,在原料紧缺形势下要谋产业发展,应当蕞大限度地延伸产业链,走精品之路,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规范行业行为,尽力减少因大材小用、好材粗用导致的对珍贵原材料的浪费。同时要针对相当一部分原材料和半成品被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造成国内徽墨、歙砚原材料吃紧的情况,作出应对之策。他们还建议,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地质部门勘探歙砚石矿,寻找新的徽墨原材料基地,以支持产业可持续发展,使徽墨歙砚更长久地传承下去。

  随着歙砚逐步从实用性向艺术性、欣赏性、收藏性转移,歙砚的审美价值越来越被看重,对制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有30多年歙砚艺术生涯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郑寒认为,歙砚艺术,贵在创新,蕞难也难在创新,其中砚外功夫不可小视,需要诗词、书画、篆刻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才能使构图、创意、着刀有“书卷气”。但现在不少个体歙砚制作者局限于模仿与重复,停滞于“雕刻匠”的藩篱,产品也只能是“大路货”。

  打造精品,关键靠人才。虽然近年来徽墨歙砚领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传承人,但后继乏人仍是一个大问题。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曹介铭介绍,学习制作砚台是体力和脑力的结合,至少要花上数十年功夫,学成之后,也难成为轻松谋生的手段。歙县曾委托当地一所职业学校专门办过两期雕刻班,只招了50多人,其中有30多人刚毕业就改行了。与歙砚一样,徽墨也遇到了同样的人才问题。记者在歙县老胡开文墨厂看到,徽墨制作共有11道工序,大多是体力劳动,其中有道工序需要将晾干的墨坯用重达七八斤的铁锤反复捶打数千次。该厂负责人介绍,制墨工既苦又脏,许多人都不愿干。他说,制墨技艺涉及配方等核心技术,传承又基本是师带徒式,照眼下的情形,难说这门技艺今后不会失传。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祖伟认为,徽墨和歙砚不仅是传统的书写用具,更集诗、书、画、印刻、造型艺术、制作工艺等多种技艺于一体,其价值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方面。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能只靠少数专门人才的坚守,政府应当在人才、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设法使其尽快回归大众的文化血脉。

  高端文房藏品走俏 嘉德春拍文房专场均价近200万

  “闲情雅趣”浙江钱塘2010年春季文房雅玩艺术品专场

  “文房热”遍及大江南北 文房拍场稳步向好

  清代文房小水滴:现今墨客好收藏

  西泠春拍创新绩,墨香雅韵自文房

  收藏价值领衔文房四宝 名砚拍卖打破世界纪录

  董国强:十年内文房类拍品不可能超过宫廷拍品

  朱德随身砚台入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胡开文徽墨:13391219793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葛毅明微信号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宣城绩溪:游华阳古城品古韵徽州

宣城绩溪:游华阳古城品古韵徽州

  您当前的位置:旅游信息资讯   这个秋天,何不来绩溪县华阳镇品味徽州独有的韵味?   作为徽文化发源地,华阳镇深深的蕴藏着徽文化之美,阡陌小巷中排列的灯笼,中正坊斑驳的马头墙,充分展示着历史长河中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   为弘扬古韵徽州,将徽州文化呈现给广大游客,华阳镇围绕古城旅游量身打造2023年华阳镇古城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将...

宣城绩溪:用好选派干部 谱好乡村振兴曲

宣城绩溪:用好选派干部 谱好乡村振兴曲

  为深入贯彻选派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求,安徽省绩溪县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围绕选派干部职责任务,创新教学形式,“四学并重”做好选派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帮助选派干部熟悉“三农”政策,掌握农村工作本领,全面提升驻村工作水平。   始终坚持把政治理论作为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确保选派干部政治过硬。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全覆盖开展选派干部集中轮训,脱贫...

宣城绩溪:用心用情为企解忧办实事

宣城绩溪:用心用情为企解忧办实事

  为贯彻落实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全县“双招双引”暨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精神,绩溪县临溪镇着力提出实施“双创双招双引”攻坚年行动,围绕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主题,进一步聚焦创业创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赋能“双招双引”,优化“双创”生态,全力推进镇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绩溪华林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临溪镇一家除尘...

宣城绩溪:畅通举报渠道倾听群众呼声

宣城绩溪:畅通举报渠道倾听群众呼声

  “老乡您好,这是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指南,希望您能看一看,我们纪委受理的信访举报范围,这里面啊都有详细告知……”3月16日,绩溪县家朋乡纪委组织纪检干部在政府广场上向群众介绍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相关规定。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宣传工作是推动群众监督与党内监督贯通融合的重要途径。组织开展信访举报知识宣传工作,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的实际行动,是顺应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

宣城绩溪: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齐步”

宣城绩溪: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齐步”

  央广网绩溪3月22日消息(记者汪称 通讯员绩农)“基地疫情防控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能繁母猪、商品肉猪各存栏有多少?”“饲料准备是否充分?”近日,绩溪县纪委监委派驻县农业农村水利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及机关纪委一行来到安徽省首批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单位——“绩溪黑猪”临溪基地,就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相关工作开展实地督查。   为全面落实...

宣城绩溪:看“地球墨”体验徽墨制作

宣城绩溪:看“地球墨”体验徽墨制作

  宣城绩溪:看“地球墨”,体验徽墨制作   1915年,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一款名为“地球墨”的徽墨,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在这场历史性的世界级盛会上,参赛国家多达31个,展品足有20多万件,这块徽墨何以脱颖而出,斩获博览会金奖,让世界为之赞叹?这块“地球墨”,直径仅12.2厘米,厚1.5厘米,然而在这局促的方寸之地上,匠人却雕出了整个世界。...

宣城绩溪:着眼生态宜居打造乡村振兴“靓名片”

宣城绩溪:着眼生态宜居打造乡村振兴“靓名片”

  央广网合肥1月24日消息(记者徐秋韵 通讯员绩农)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污水全部接入污水管网,村中老大难的乱堆乱放、残垣断壁、破败房屋也得到的彻底的整治,废旧的轮胎、菜坛用来绿化。”绩溪县上庄镇瑞川村的村支书朱伟亲眼见证了村里的发展和变迁。“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的十大建设任务让村庄的面貌大为改观。”   近年来,绩溪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

宣城绩溪:立足监督首责护航“一改两为”

宣城绩溪:立足监督首责护航“一改两为”

  央广网宣城4月18日消息(记者赵家慧 通讯员滕腾)“立足职责定位,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在全县范围内扎实开展改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以下简称‘一改两为’)监督执纪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发展保驾护航。”近日,绩溪县结合实际印发《绩溪县贯彻落实省委实施意见》,并对“一改两为”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再强调,持续推进省委有关作风建设工作部署在基层落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