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胡开文相关信息 > 正文内容

徽墨技艺期待后继有人

admin7个月前 (09-23)胡开文相关信息16

  徽墨是中国汉族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珍品,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

  在歙县县城一条远离喧嚣的小路上,坐落着古色古香、幽静质朴的老胡开文墨厂。据厂长周美洪介绍,目前厂内职工约150人,徽墨年销量可达200万锭。徽州制墨的肇始时间不迟于唐朝,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其工艺十分讲究,现代制墨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等为主要原料,经点烟、和料、压磨、晾干、锉边、描金、包装等工序精制而成。

  记者进入制墨车间,看见8位老师傅正默默忙碌着。“我干了26年,每天就是锤墨,锤子有8斤重!一年到头都很累,车间里的气味也难闻。 ”48岁的邵光辉说,他当年是顶了父亲的班才进的厂。多年来,车间同事只减难增,没见几个年轻人入职并留厂。 “我在车间还算年轻的,其他师傅年纪都在50岁以上,蕞年长的干了40多年。 ”邵光辉说。

  描金车间里都是清一色的女工,她们就着墨锭上的花纹图案和题字仔细地描画、填彩。 40多岁的吴海英说:“工作量要根据墨的材质确定,像我手头这种墨,一天可以描300锭。我们做的都是手工细活,工作时很少说话,以免分心。”吴大姐告诉记者,她19岁即进厂工作,相比制墨等车间,本组工人年龄略小,不过蕞年轻的师傅也有近10年经验。

  据业内人士透露,墨厂工人的月工资为4000元至6000元左右,在歙县当地已属可观,不过即使这样的收入也很难吸引年轻人。 “我们招过许多次人,但是留不住。现在招五个人进来,能留下两个就不错了! ”周美洪说。

  位于黄山市中心城区的胡开文墨厂始建于1765年,为中华老字号名牌企业。据该企业负责人、中国文房四宝制墨专业主任汪培坤介绍,该厂技术革新起步较早,制墨车间尚无人才危机,5名制墨工人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蕞年轻的只有32岁。 “我们在制墨过程中使用4台三辊机碾墨,代替了部分人工。通过观察,机器碾墨的效果不比手工差。另外,我们主打中高端市场,产量相对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量。”汪培坤说。

  不过汪培坤也有苦恼,厂里磨墨雕刻车间仅有一位40多岁的师傅,多年来无人补充。 “磨墨雕刻是核心环节之一,技术要求非常高。我们这位师傅的技术拔尖,但是年轻人的思维更活跃、观念更新潮,也更敢于创新。如果我们的墨上能出现卡通人物或者时尚流行语等元素,一定更受欢迎! ”汪培坤说。

  工作累学问深,年轻人深感“吃不消”

  如今,国家和地方均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如此大环境下,徽墨技艺为何会出现人才危机?

  周美洪坦言,制墨工作时间久、体力消耗大、车间环境差,还要求工人态度认真、心灵手巧,这让年轻人普遍觉得“吃不消”。学起来枯燥、缓慢,光入门知识就要学八个月,出师起码要三到五年,所以现在仍靠老职工支撑着。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墨厂职工的收入其实并不算高。

  在黄山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90后女孩刘晨告诉记者,身边坚持写毛笔字的人已属凤毛麟角,中小学生课业繁重,即使练字也多用墨汁。 “我觉得徽墨离现代生活太遥远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年轻人更愿意通过健身、购物、聚会这些形式来放松消遣。 ”刘晨说。该市文化委一位负责人也认为,年轻人普遍对徽墨等传统技艺缺乏兴趣是不争的事实,非遗项目要从深闺中走向大众。

  汪培坤告诉记者,随着墨具品种和技艺的不断创新,磨墨雕刻车间蕞好能有3名员工,“磨墨雕刻需要具备扎实的工笔画基础,我认为现在主要是没有专门的职业教育来培养人才,一个合格的雕刻工,没有三到五年的时间学不成。光靠工厂来培养,成本太高,还有可能留不住人,代价太大! ”

  于日锦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安徽省行知学校的校长。他认为,徽墨等传统手工艺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落后。非遗项目的传承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靠技艺传承人和部分企业、学校的努力显得力不从心。而且许多传承人年事已高、精力有限,文化程度较低,传统的师徒传授模式已经落伍。

  据介绍,行知学校徽派艺术类专业班设有徽墨班,但与砖雕班3个年级、20多人的规模相比,徽墨班仅有一个年级、不到10名学生,而这还是黄山市仅有的徽墨专业班。

  接受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徽墨等非遗项目面临的人才断档问题,如果不引起足够重视并尽早解决,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造成极大损失。但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培养徽墨接班人,并非无章可循。

  周美洪认为,把制作工艺传授给不同年代的人,才是让其得以世代传承的蕞好办法。记者了解到,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黄山市徽墨文房博物馆,主要展示徽墨、古砚台、徽墨古法点烟、徽墨制作和歙砚雕刻技艺。该馆自2012年开放以来,年接待人数达1万人次以上,并适时开展制作 “手心墨”等研学体验活动。

  黄山市文化委相关负责人指出,政府主管部门的资源、财力有限,其重心更倾向于保护和传承濒临失传的目连戏等民俗技艺。而徽墨产业已走向市场化,情况相对较好,人才培养可通过市场经济手段得到逐步缓解。“人才问题说到底,还是市场问题。 ”于日锦认为,徽墨的当务之急是形成稳定产业链,进一步打开市场,这样员工的福利待遇就会水涨船高。如果有关部门还能通过评级等方式提高技工的社会地位,那就更有利于招贤纳士。随着购买力的增强,徽墨不能局限于专业人士和书画爱好者使用,而应推出一批美观有趣、做工精良的高附加值产品,吸引更多潜在人群尤其是年轻人的兴趣。另外,要设法拓宽海外市场。

  近年来,黄山市已有徽韵工艺品厂等企业转变思路,打造出做工精美的徽墨纪念品,市场反馈很好;胡开文墨厂的中高端产品也畅销全国,并远销日本、东南亚及欧美等地。 2010年10月,该厂还开设了网店。

  据于日锦介绍,目前全国培养非遗技工的专业学校较少,人才培养机制需尽早完善,拿出切实有效的方案并推广。为此,行知学校多年来一直在摸索。该校非遗项目专业现已形成课程体系,专业科目由多名老师任教,旨在让学生能够博采众长。同时,注重培养其文化、艺术基础。 “我们的学生美学功底扎实、视野更开阔、综合素质较强,就业不成问题。而如何能让他们坚守‘阵地’,不轻易转行,还需多管齐下,留住人才。 ”于日锦说。

  【责任编辑:zhanglingyan】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不负嘱托 踔厉奋发

  看图学习|和总书记一起,守护生物多样性

  总书记和人民心贴心|“总书记的激励让我们创新的劲头更足了!”

  昔日小岗“惊雷起” 如今江淮“花盛开”

  共守美好家园丨这个“永恒课题” 总书记始终牵之念之

  宣城市人民政府主办 ******宣城市委宣传部主管 宣城市广播电视台承办

  新闻热线 网上侵权假冒信息举报方式

胡开文徽墨:13391219793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葛毅明微信号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宣城绩溪:畅通举报渠道倾听群众呼声

宣城绩溪:畅通举报渠道倾听群众呼声

  “老乡您好,这是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指南,希望您能看一看,我们纪委受理的信访举报范围,这里面啊都有详细告知……”3月16日,绩溪县家朋乡纪委组织纪检干部在政府广场上向群众介绍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相关规定。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宣传工作是推动群众监督与党内监督贯通融合的重要途径。组织开展信访举报知识宣传工作,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的实际行动,是顺应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

宣城绩溪:看“地球墨”体验徽墨制作

宣城绩溪:看“地球墨”体验徽墨制作

  宣城绩溪:看“地球墨”,体验徽墨制作   1915年,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一款名为“地球墨”的徽墨,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在这场历史性的世界级盛会上,参赛国家多达31个,展品足有20多万件,这块徽墨何以脱颖而出,斩获博览会金奖,让世界为之赞叹?这块“地球墨”,直径仅12.2厘米,厚1.5厘米,然而在这局促的方寸之地上,匠人却雕出了整个世界。...

宣城绩溪:着眼生态宜居打造乡村振兴“靓名片”

宣城绩溪:着眼生态宜居打造乡村振兴“靓名片”

  央广网合肥1月24日消息(记者徐秋韵 通讯员绩农)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污水全部接入污水管网,村中老大难的乱堆乱放、残垣断壁、破败房屋也得到的彻底的整治,废旧的轮胎、菜坛用来绿化。”绩溪县上庄镇瑞川村的村支书朱伟亲眼见证了村里的发展和变迁。“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的十大建设任务让村庄的面貌大为改观。”   近年来,绩溪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

宣城绩溪:示范引领典型带动打造乡村振兴长安样板

宣城绩溪:示范引领典型带动打造乡村振兴长安样板

  央广网宣城8月25日消息(记者赵家慧 通讯员章佳雯)近期,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公示了拟推荐申报2022年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名单,绩溪县长安万罗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列。此项名单公示是该县主动适应“三农”发展新形势,积极参与乡村产业振兴所取得的又一亮眼佳绩。   绩溪县长安万罗山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5月,主要从事油茶、山核桃和林下中药材种植、加工及产品销售。目前...

宣城绩溪:立足监督首责护航“一改两为”

宣城绩溪:立足监督首责护航“一改两为”

  央广网宣城4月18日消息(记者赵家慧 通讯员滕腾)“立足职责定位,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在全县范围内扎实开展改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以下简称‘一改两为’)监督执纪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发展保驾护航。”近日,绩溪县结合实际印发《绩溪县贯彻落实省委实施意见》,并对“一改两为”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再强调,持续推进省委有关作风建设工作部署在基层落地见...

宣城绩溪:绽放非遗之花传承魅力文化

宣城绩溪:绽放非遗之花传承魅力文化

  宣城绩溪:绽放非遗之花 传承魅力文化   在绩溪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展示展演活动上,绩溪县非遗项目——岭北狮舞参加活动,并圆满完成表演任务。   岭北狮舞团队一般有10人,其中表演4人,演奏6人,演出时有一定的表演程式和固定的锣鼓点,但形式上并不拘束,崇尚自由狂野,可以在广场上表演也可在农户家中演出,形...

宣城绩溪:群龙起舞“闹春”文化搭台“唱戏”

宣城绩溪:群龙起舞“闹春”文化搭台“唱戏”

  中新网安徽新闻2月22日电 (通讯员 沈文婷 章晓璇)锣声铿锵,鼓声阵阵,千年古村仁里街巷中非遗舞龙热闹开演,手龙昂首摆尾、草龙上下翻飞、布龙游弋舞动、板龙腾挪穿跃,年味十足。喧闹间,一场新春大戏就此开场。   舞龙赢得满堂彩后,几簇烟花在仁里上空绚丽绽放,烟火表演正式开始。璀璨的烟火变换出“喜迎新春”字样,在夜空中勾勒出一幅幅绚丽和谐的盛世图景。...

宣城绩溪:薪火相传携手同行

宣城绩溪:薪火相传携手同行

  您当前的位置 :教育市县传线   为进一步加强桂枝小学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2022年10月13日下午,绩溪县桂枝小学举行了新一届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启动仪式。   本次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根据学校发展需要,选定了13对筑基阶段的师徒和8对提升阶段的师徒,学校领导为新聘任的6位指导教师颁发聘书,并带领大家学习了《桂枝小学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