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墨业在绩溪探索古法制墨
2015年7月15日讯,“天下墨业在绩溪”。在绩溪,郁文轩是仍然在坚持用古法制墨的墨庄。它沿用了前店后坊的家庭式生产模式,以家族人员为主完成整套程序。墨庄的人数也就四五个人,两个点烟,一个做墨,女眷负责做烧烟的灯芯。虽然这方式没法做大,但却把墨做向极致,靠自己的推广让人们认识到用墨的重要。
郁文轩的每一种墨都会加入稀有材料,只是不同配方的使用量不同,蕞多时加入38种。前后经过26道工序才能完成。之后还要晾干,短则8个月,多则一年,体量大的晾干时间更长。
墨版图案很多是冯宜明的爷爷冯郁文留下的,墨模很少套用原先的,都是经过重新设计,全部出自父子俩之手。
冯宜明经常会拿出各种砚台,对各种墨进行试验,体会其中细微变化。
郁文轩制墨的配方和工艺非常讲究,如“廷珪墨,松烟一斤之中,用珍珠三两,玉屑龙脑一两,同时和以生漆捣十万杵”。因此,“得其墨者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胶败而墨调……”,这些都得益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徽墨技艺”传人、墨模雕刻大家冯国华,而更多的则是儿子冯宜明的坚持。在制墨中,父子俩想得蕞多的是恢复古法,无论是墨版,还是制墨工艺。就雕刻墨版而言,父子俩历时六年完成了48锭仿古套墨《明墨集萃》后,又完成了《剩山图》墨版。就点烟而言,冯家坚持手工点烟,所点的松烟原料来自黄山老松根,“现在这种材料已经很少有了,国家封山育林,禁止砍伐树木,故原料稀缺。我们制松烟主要原材料是通过与一些林场的合作,取山上腐朽15年以上的含油脂高的松根。烧出的烟料还要存放3年以上才用,现在使用的烟料是2010年前后的。”冯宜明说。
真材实料让郁文轩的墨成本很高。对此冯宜明坚持自己的观点“好东西会被人赏识的!”。因此,他每年都花费大量时间,奔走各地,为书画爱好者讲解、演示,请爱好者免费试用。2009年前后,他每年用于免费试用的墨就价值8万元。明天郁文轩将正式落户琉璃厂东街,实现北上。
“墨品中分颜色墨、松烟、油烟等几大系列,比如我们做松烟就是纯松烟,油烟就是纯油烟,都是纯色,不加任何其他的填充物。我做松烟有一个系列,从松脂、玄玉,到玄松,再到现在的玉松。油烟也是,从书法墨开始到高档的绘画墨,都是成系列的。我整个做墨的时间是四年,从熬胶到成品墨整个程序都自己做。
尽管郁文轩已经“墨香在外”。但是冯宜明依然受到两方面的困扰。一方面,制墨的一些珍贵原料已经很难找到,比如熊胆、麝香、檀香、犀牛角,即便可以订到也是高价,国家封山育林,连烧松烟的松树根都越来越少。名贵药材在制墨时是不可替代的。对墨是有影响的,效果出不来。在郁文轩作坊闻不到臭味,这就在于材料。
再一个就是后继无人。“当初父亲进上海墨厂一个原因就是人才的青黄不接。我蕞早学制墨是责任,后来转变成了爱好,而我儿子却不喜欢制墨。作为一个制墨者,从刻版到墨品出来,把整个程序做下来的现在很难找到了,我一直在找有缘人。制墨师傅的培养花三年就可以,但雕刻墨模则很难,像我们吃了十几年的苦才能把墨模雕好,这样的现状多少有些遗憾。”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作者:程功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
长按复制下方链接,去分享给好友吧: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