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胡开文相关信息 > 正文内容

呼唤传承徽墨名村难觅本土徽墨

admin7个月前 (09-23)胡开文相关信息7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呼唤传承 徽墨名村难觅本土徽墨

  詹汪平展示其制作的徽墨及书画名家作品“徽墨千古”。本报记者童梦宁摄

  对大多数人来说,距离婺源县城50公里的浙源乡虹关村也许比较陌生,但一提起“徽墨”,该村则赫赫有名。明清时期,徽墨有三大流派即歙县墨、休宁墨、婺源墨,其中虹关村一名姓詹的墨工异军突起,其所制墨品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的美誉。至今该村仍完好保存詹成圭、詹方寰、詹子云、詹大有等众多徽墨大师宅第的古建筑,被誉为“中华徽墨名村”。然而,该村当前却难觅本土徽墨,全村掌握古法制墨技艺的村民仅有35岁的詹汪平,他因无场地施展技艺,靠经营餐饮谋生。

  清明期间,记者来到虹关古村,在多处古宅及商铺中,并未发现可供欣赏或购买的婺源徽墨,全村更无展示本土徽墨古法制作技艺的场所。

  几名村民告诉记者,由虹关村墨商老宅“务本堂”修缮成的“尚逸工坊”设有徽墨展示台,可体验古法制作技艺,也可购买徽墨旅游产品,但这些徽墨及制作技艺来自安徽,并非婺源本地。记者连续两天造访“尚逸工坊”,却遭遇铁将军把门。随后,记者上网搜索,2015年来自江苏的几名青年租用该村“务本堂”老宅,将其修复成集制墨、制笔、抄纸和刻砚的工坊,邀请歙县制墨名家吴成继指导古法制墨技艺,以此进一步保护、传承徽墨文化。

  在上海工作的虹关村村民程启仁表示,连省外人士都驻守虹关古村,借助安徽墨师传承徽墨古法制作技艺,作为旅游大县的婺源更不能袖手旁观,应充分挖掘古村深厚的徽墨文化,向后人及游客展示具有本土特色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可进一步提升婺源的美誉度。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徽墨传统的制作程序有配料、做墨、修墨、晾墨、描金等11道工序,需经烟熏、火烤和捶打,徽墨制作工艺不仅繁杂,而且又脏又累,虹关村及婺源县从事徽墨制作的人寥寥无几。但幸运的是,该村35岁村民詹汪平作为徽墨大师詹成圭、詹大有的后人,虽靠经营餐馆为生,但仍对徽墨制作情有独钟。他在自家餐馆腾出2间房,专门用于制墨,忙完生意后,就待在墨房潜心制墨。

  在阴暗、潮湿的小墨房里,只见詹汪平点燃桐油灯,就着火苗盖上瓷碗,又用铁锤敲打墨泥,向记者展示了几道古法制墨流程。他坦承,因场地限制,他制作的徽墨与祖上的徽墨有一定差距,如胶性不够强、烟制不够纯、包浆不是很圆滑等,但在着墨方面仍能保持“落纸如漆”的独特优势。他告诉记者,每逢遇上来自海内外的书画名家,他都会主动拿出亲手制作的徽墨,请他们现场试墨。

  记者在詹汪平珍藏的书画大师留下的墨宝中看到,有一幅系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书画家、南京大宋潮书画院常务院长葛玉芳为其所写的“徽墨千古”。这几个遒劲飘逸的大字,深深鼓舞了詹汪平,令他倍增弘扬祖业,传承婺源徽墨文化的信心。

  采访中,记者遇到几名来自上海大学、中国美院的书画界学者,他们对虹关村徽墨传承面临尴尬现象表示遗憾。上海大学教师、国画家王味之直言,应该积极保护虹关古村徽墨文化,丰富婺源文化旅游内涵。

  詹汪平告诉记者,根据徽墨制作工序,至少需要点烟房、和料房、打磨房、库房等5至8个操作间,除和料房环境须密封,防止烟料飞散外,其他操作间应干燥、通风,可避免徽墨发霉、变形,且能有效改变当前存在的不足。

  婺源县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施杰平向记者介绍,在虹关古村能运用古法技艺制作徽墨的人确实仅有詹汪平。近几年,该县一直在谋划如何抢救并挖掘本土徽墨文化。去年5月,以詹汪平为主角,录制了婺源徽墨制作宣传片,同年12月申报的“婺源徽墨制作技艺”项目已获省政府批准,当前正逐级上报詹汪平为省级非遗传承人。

  就詹汪平当前制墨场地受限的问题,施杰平表示,下一步将与浙源乡政府等相关部门及詹汪平沟通,搭建一个专业场地,供他展示徽墨制作技艺,同时争取相关扶持政策,在虹关村建立徽墨技艺传习所,培养新人,传承婺源徽墨文化。

  (责编:吴若、帅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胡开文徽墨:13391219793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葛毅明微信号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萧荫堂一行到黄山市考察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萧荫堂一行到黄山市考察

  7月7日至9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中国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萧荫堂一行专家团队来我市考察调研徽文化。其间,市委书记凌云与萧荫堂一行举行工作会谈,市领导张亚强参加。   凌云向萧荫堂一行表示欢迎。她说,黄山是一座以山命名且充满活力的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冠绝天下的奇松名山、深沉厚重的徽州文化。当前,黄山正在打造“国际...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萧荫堂一行来黄山市考察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萧荫堂一行来黄山市考察

  7月7日至9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中国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萧荫堂一行专家团队来我市考察调研徽文化。其间,市委书记凌云与萧荫堂一行举行工作会谈,市领导张亚强参加。   凌云向萧荫堂一行表示欢迎。她说,黄山是一座以山命名且充满活力的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冠绝天下的奇松名山、深沉厚重的徽州文化。当前,黄山正在打造“国际...

中国范儿丨徽墨:烟与胶的千锤百炼

中国范儿丨徽墨:烟与胶的千锤百炼

  墨,是中国传统书写、绘画的颜料,以水调和在砚台中细细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汁。墨的发源与中国人独特的书写方式密不可分,笔、墨、纸、砚被古人统称为“文房四宝”。徽墨,是墨中蕞著名的派别,诞生于南唐时期,河北墨工奚超南迁到安徽歙县,取当地的大松为原料,制成的墨“黝黑发光、入纸不晕、历久不衰”。受到南唐后主李煜赏识,赐其国姓“李”。从此,徽州李墨便名扬天下,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

中国青基会迟耀萍部长一行调研璜田宝洁博朗希望小学

中国青基会迟耀萍部长一行调研璜田宝洁博朗希望小学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中国青基会迟耀萍部长一行调研璜田宝洁博朗希望小学   2021年5月13日上午,中国青基会迟耀萍部长一行回访璜田宝洁博朗希望小学,调研指导希望小学建设工作。省青基会、团市委以及县教育局、团县委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陪同。  ...

中国(济南)第八届文房四宝暨珠宝玉石博览会收官

中国(济南)第八届文房四宝暨珠宝玉石博览会收官

  9月10日,为期4天的中国(济南)第八届文房四宝暨珠宝玉石博览会在英雄山文化市场落下帷幕。作为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二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的分会场,本届博览会参展观展人数超7万人次,交易额突破9000万元,在文化引领、数字赋能、融合创新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展现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本届博览会集中展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蕞新成果,同时也是参展商之...

中央媒体看安徽|山水有墨香徽韵自悠长(走进传统村落)

中央媒体看安徽|山水有墨香徽韵自悠长(走进传统村落)

  据人民日报报道 自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城向西,水声潺潺,树影葱茏,一路行去,至群山之中,豁然开朗。   河溪成网,环绕村庄。古朴的石桥、参天的古树、浣洗的村民、嬉戏的孩童,还有三五成群的鸭子悠闲戏水,眼前的景象宛若一幅水墨丹青,这便是记者此行的目的地——上庄镇上庄村。清人刘汝骤赞此地:“竹萦峰前,山萦水聚;杨林桥旁,棋布星罗。”   安徽省宣城市绩...

中安在线安徽新媒体集团

中安在线安徽新媒体集团

  乡村休闲游和亲子游受青睐从出游方式看,短途游客以自驾游为主。国庆假期正是丹桂飘香、瓜果成熟季,秋景观赏、农事体验、采摘赏花、休闲...[详细]   安徽博物院上演大唐风华秀9月29日晚,适逢安徽博物院新馆开馆十周年,安徽博物院依托“雄风盛歌——周秦汉唐文物菁华展”,举办大型唐朝文化主题风华秀,带我们共同体验大唐王朝的文化风尚和盛世气象。安徽博物院上演大唐风华秀安徽...

中安在线黄山频道非遗进校园

中安在线黄山频道非遗进校园

  11月17日,屯溪大位小学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传授徽墨、徽州雕刻、剪纸等非遗技艺,让孩子们近距离了解非遗、体验非遗,感受非遗技艺之美。樊成柱/摄   屯溪区:精雕绿化“微景观” 扮靓城市“风景线”   徽州区扎实推进就业见习民生工程   休宁县:项目建设“春潮涌动” 劲头足   黟县擦亮“小微权力”监督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