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西街正在归来!
老街,是历史信息,是温暖记忆,是一本厚重的文化史书。休宁西街,正在归来。
门掩凤凰山,窗含横江水。休宁县城背倚松萝、凤凰、白鹤、玉玑诸山,夹溪河、横江穿绕而过,这座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小县城,因诞生了19位状元而拥有“中国头部状元”之美誉。踏过时间的洪流,经过历史的沉淀,一条齐宁街,见证了休宁古今。
齐宁街,又叫西街,西起夹溪河桥头,东至陪郭头,全长约800米,街宽4米。街区范围内商业的“街”和交通的“巷”,主次分明,长街短巷,宽街窄巷,构成了“一街十六巷”的排列格局,古有“东门牌楼西门店,南门住屋北门田”之称。街区有“国保”同安堂和“市保”胡开文墨店。街区还曾出过两位状元,分别是1700年中状元的汪绎和1780年中状元的汪如洋,因此又称“状元街”。
西街是休宁曾经的商业中心,在明清,甚至解放后,这里商贸活跃,街道两侧店铺林立、旌旗招摇,南北杂货、纸张皮棉、酱园鱼行、当铺银楼、药店诊所、轿行盐栈、文具百货、豆腐肉铺、伞店布店、酒肆客栈等,还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手工作坊和民间技艺店,如刻章、纸扎、修钟表、打饺、剃头、卖鱼钩、弹棉花、打洋铁、卖刀锯等营生,林林总总,全街拥有各类店铺、作坊300余家。由西向东,鳞次栉比,左右排列,蔚为壮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西街的昔日繁华不再,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老街逐渐走向衰落。冬日的下午,行走于老街的红砂石板路上,鲜有年轻面孔,一股萧瑟之感扑面而来,冷清的街道、寥寥的行人、被岁月剥掉朱漆的铺门。老街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慈祥和蔼,却又稍显孤独。
休宁县住建局工作人员程文生告诉记者:“我父亲以前在房管会工作,十几岁的时候就参与西街老房子的修缮,一修就是三十多年,现在房管会已改名为住建局,我也在住建局工作,从事着和父亲一样的工作,每天围着这些老房子转,修修补补,一晃又是一个三十年过去了。”六十一甲子,两代一条街,程文生和他的父亲为了不让老街湮灭在时间的洪流中,默默坚守。“老街虽然不及以前繁华热闹,但是只要这些老铺子、老房子在,老街就还活着,总会有一天焕发生机。”程文生坚信。
寂寞虽锁春秋,西街却是休宁县保存蕞完好的一条原生态、蕞市井的生活商业街。为此,当地政府一直有重振西街雄风的宏愿。从规划、保护、修缮等基础设施开始,再行开发利用之大局。
2019年12月,海阳齐宁街(万安老街同时)被省政府批复为安徽历史文化街区,2020年对齐宁街历史建筑认定挂牌38处,2021至2022年连续两年争取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专项资金,对西街11幢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工作。
148号古民居换了新的木制屋檐、81号古居屋更换了斗拱屋梁、35号古民居进行了内部翻新……老街正在发生变化。休宁县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吴俊介绍,休宁正在对齐宁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修缮,主要内容涵盖历史文化展示、街巷道路改造、综合管线下地、公服设施提升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预计总投资约1.2亿元,目前已经完成11幢古建筑的保护性修缮,项目将进一步向前推进,包括“三线”落地等基础设施。
从陪郭头入街,新建的便民服务长廊内,钥匙铺、百货铺、维修铺……一家家老手艺铺重新支起老街曾经的热闹。56岁的补鞋师傅汪雪玲,一针一线地缝补着顾客送来开了胶的鞋。“我原来的鞋摊摆在东青巷,至今已有22年,今年中秋节前两天搬到了这里。“这里好,挡风,还免费,时间长了生意肯定会更好。”中荣钥匙铺的吴中荣在休宁从事配钥匙30多年,一直摆地摊,两月前搬到了长廊。只见他操纵着机器,用长满老茧的手,为顾客配制钥匙,机器的嗡鸣声,穿过时光的隧道,仿佛老街曾经的喧闹之声。
“既要保存其物态现存,更要保存其社会生活实态。休宁西街的保护开发利用应该解决人的现代生活和时代发展的矛盾。”一位省里的专家说。
吴俊表示:“下一步将在保护齐宁街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改善人居环境,造福人民群众福祉,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实习生 李梦丽 记者 程向阳
编辑:程红妹 二审:徐海生 终审:肖平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