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跟我学中草药丨墨的药用
晋代医学家葛洪所著《肘后方》多次提到墨,如治崩中、漏下青黄赤白:好墨末一钱匕服,载“姜墨丸”治疗痢疾。
以墨为药,收载于唐·《本草拾遗》,又名乌金、陈玄、玄金、乌玉块,为松烟和入胶汁、香料等加工制成之墨。具有止血、消肿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崩中漏下,血痢,痈肿发背。
宋·《开宝本草》说:“止血,生肌肤,合金疮。主产后血晕、崩中卒下血,醋磨服之。又止血痢及小儿客忤,捣筛和水温服之。”《纲目》说:“利小便,通月经,治痈肿。”《圣济总录》中的“墨金散”,可治浊淋不通。
清·《本草求真》说:“墨,专入肝肾,色黑味辛,气温。凡血热过下,如瘟疫鼻衄,产后血晕崩脱,金疮并丝缠眼中,皆可以治。如止血,则以苦酒送韭汁投;消肿则以猪胆汁、酽醋调。”
以药入墨始于东汉末三国时期。北魏《齐民要术》蕞早记述制墨的方法,蕞先描述在制墨过程中加入药物作为辅料。其时制墨专家韦诞“参以珍珠、麝香捣细末合烟下铁臼,捣万杵”,首开贵重药物入墨之先河。
至南唐时,药墨兴起,有在墨中加人藤黄、冰片、犀角等名贵中药,使墨芬芳馥郁、其坚如防。至宋时,制墨家潘古采用民间配方“百草灰”制成“百草霜”,即“杂草”经燃烧后附于灶额或烟炉中所存的烟墨,针对扭伤出血、通便秘等,广受百姓欢迎。
明清两代,药墨成为“网红”。药墨的止血、消肿、生肌等作用明显。当时的商贾将士即使不通文墨, 外出时身边亦常带有墨锭, 以备急用。清光绪年间流传一种“蟾酥墨”,可治小儿腮腺炎。出现以墨与其他药物制成的成方,如万应锭、八宝止血药墨等。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得知家乡的“胡开文八宝五胆药墨”疗效神奇, 便极力推荐使之成为朝廷贡品。
有分析认为,松烟为松枝燃烧后的油烟,具有止血、消肿、生肌、疗疮等作用,皮胶汁或糯米汁分别为养血止血或补肺止血功效。所以墨自古以来是止血消肿良药。墨的主要成分是些碳化的细小颗粒,可能其粗糙的表面可促使凝血机制发挥作用。
目前许多含墨复方制剂,如熊胆降热胶囊、小金片、八宝治红丸、清热丸、消肿片、八宝药墨、黄柏八味散、益肾十七味丸、荷叶丸、散结灵胶囊等仍然在临床使用,其中著名的八宝药墨具有消炎解毒、活血止痛、凉血止血、消肿软坚、防腐收敛的功效。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