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黄金一两墨领略中华墨之美
“古来书画者,欲求书画称意,必选精笔良纸佳墨”。佳墨一枚,可与黄金等价。清墨在形制之完备,面饰之华丽等方面都超过前代,成为制墨史上的鼎盛时期。
进而出现了徽州墨业四大家: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且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说。
一笔落纸,焦、浓、淡、枯、湿跃然而显,可似天上淡云,也可浓烈如野马,用各种天然材料制成的墨,百年之后,墨迹仍然光泽如新。
其中,曹素功在保持文人制墨传统特色的同时,也注意吸收徽墨其他流派的特长,在追求文人墨高雅的同时,也注重墨的实用价值。清代刘凯称曹氏制墨:“既师古而不泥于古,故其墨一点如漆,百年如石,成古今之绝品,非常人所能仿佛。”
2011年,“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墨锭生产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可分为观赏墨和实用墨。黑色墨锭又分油烟墨、松烟墨、碳黑墨三种。
墨锭是为了方便携带和收藏储存而出现的。在油烟中加入天然胶再经古法手工即可制成墨锭。其中胶的比例十分重要,过多会影响书写时的晕染效果,纸皱影响流畅度,易走胶,也不利于后期装裱;而胶少了又难以成形。
而老墨的珍贵就在于随着时间的沉淀,老墨锭中的胶会析出一部分,这之后书写将更加流畅,利于装裱,墨色淋漓。同时老墨因胶的挥发,表面会出现牛尾纹白斑,胶的重量也会随之减轻。
油烟墨的创制始于宋代,加入的香料除了发挥“芳香”外,还能延长墨的储存期,增强墨的渗透性,增加墨的光彩,墨色经久不变。
且油烟墨用于书画能使宣纸不虫蛀,着水不化,被誉为“一点如漆”,集实用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油烟墨蕞大的特点是用于书画墨色乌黑油亮有光泽。
好墨着纸不化,渗透纸背,书画家浓涂淡抹各及其妙。一经装裱,历经百年的书画作品,能做到虽纸旧但仍墨色如新,有饱满清灵之感。
唐代已出现在制墨时加入香料的做法,用以消除胶的异味,增添墨锭的优雅香味。防腐防蛀,芸香沁人;书写时流畅不滞,满纸溢香。内胆入墨会增加墨色浓度、凝聚骨胶,避免因胶质水解而产生笔墨层次不清。
墨一研,松烟的香气散开,精神感得到极大愉悦,整个世界就安静下来了。现在中国有五大墨:北京—得阁牌墨汁、上海曹素功牌徽墨、李延珪牌徽墨、胡开文徽墨、绩溪良才徽墨,徽州墨之美:一两黄金一两墨。
墨锭制作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墨的造物制器,重在料精功到;二是墨的塑形注涵,妙在其翰墨文香。
现在上等的墨品集书、诗、画一体,可做到“方寸之间,景象万千”。
无论是“拙如画沙”或“细于擘发”的作品,匠人都能殚工尽巧,纤毫不苟,展现了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墨模雕刻技艺。
方寸之间的墨锭岚光山色、峰峦晦月依稀可见,一件件镌模作品,凝聚了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将书画名家诗词真迹、珍贵图案迻刻成墨模,增加了墨锭的艺术与珍藏价值。图案纹饰精美绚丽,题材入古出新、层出不穷,融合绘画、书法、艺文,集制墨工艺、雕刻艺术等于一体。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