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徽墨一两金让我们走进徽州制墨工艺感受那千年的技艺传承
徽墨,也就是所谓的徽州墨。徽墨自古以来都是我国制磨技艺中的精品,笔、墨、纸、砚是中国文房四宝,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的“徽墨”更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至爱。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徽墨的源头开始于唐末奚超,五代时李廷珪墨名满天下及其后续影响,使得歙州从北宋以后成为全国制墨业的重镇,宋徽宗改歙州为徽州,“徽墨”之名由此诞生。
明代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制墨业达到鼎盛一枝独秀。入清以后,徽墨制作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形成了歙县、绩溪、婺源三大流派,曹素功、汪节庵、汪近圣和胡开文先后崛起,被称为“清四大家”。直到今天,“徽墨”一直是“墨”的代名词。
徽墨配方非常讲究,主要有松烟或桐油烟、牛皮胶、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种名贵材料进行调配。 徽墨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不同流派各有自已独特的制作技艺秘不外传。主要有炼烟、和胶、杵捣、成型、晾墨、打磨、洗水、描金、包装等程序。
正因为徽墨有独有的配方和它那精湛的制作工艺,才造就了徽墨那种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一、制作墨模坯:徽墨每一个制作程序都非常严苛,每一块墨都是手工墨模圧制而成,墨模材料都要精选上乘木材而制。
二、雕刻墨模:徽墨另一个显要特征就是每一块墨都是精美的艺术品,每一个墨模雕刻师都是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能成为墨模雕刻师非一日之功,一般都沉浸在斗室中钻研几十年。
三、炼烟间:烟灰是徽墨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所以炼烟非常重要,炼烟使用的桐油,均采于海拨1600米左右,并且生长了三年以上油桐树果实压榨而成。经不完全燃烧,升起的烟雾经过收集管回收。
五、烘蒸:墨坯放置一段时间,因温度下降会变硬,使用前放入烘灶上烘蒸,蒸软后方便扯成小块进行下一道工序制作。
七、称重:由于徽墨成品规格繁多,重量不同,需要对即将定形的墨泥进行称重。
八、定形:将墨泥装入墨模,放入压形机挤压,装模、挤压、出模,都需要师傅依据经验把握,轻或重都会影响成品是否合格,出模后再对边角进行修剪。
九、晾墨:晾墨室要保持恒温恒湿,避免阳光直射,风大要关窗,梅雨季要促进空气流通。晾墨要勤翻,以防墨坯收缩不匀而变形。
十、打磨:对晾干后的墨块边角进行打磨,让产品无论是手感还是观感都要达到光滑润泽。十一、描金:描金是一道细心与耐心的程序,用金粉描绘出墨块上面的图案和文字,给墨块穿上华丽的外衣,增加其观赏性。描金后的墨块晾晒12小时后,通过质检就是一块合格的徽墨了。
有人曾经用一句话概括了徽墨的特点:“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