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南开”研究生社会调研团队赴安徽调研徽墨制造工艺与环境关系问题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崔宇 任兆杰)近日,在党委研工部的支持和指导下,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环境史研究生组成的“知行南开”研究生社会调研团队赴安徽省绩溪县和歙县进行了主题为“徽墨的环境史”的调研,以期运用专业知识,从环境史角度分析当今徽墨制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以便其更好地传承文化遗产。
在近十天的调研中,团队成员走访了仁里胡开文墨厂旧址,了解了徽墨制作工艺与发展史;参观了徽墨四大家之一的胡开文故居,感受了胡开文生平和创业经历;访问了歙县文化馆和徽墨博物馆,对歙县徽墨目前产业发展情况,徽墨历史沿革,工艺制作流程,相关材料、工具技巧,行规、习俗以及传承情况等几个方面展开全面考察;并实地调研了歙县老胡开文墨厂,针对调研核心问题“徽墨制造工艺与环境关系”进行了深入调查。
调查之一:徽墨生产是否影响环境?
徽墨生产是否影响环境是此次调研团队关注的重点问题,针对此问题,墨厂负责人周先生回答到:徽墨主要分为油烟墨和松烟墨,油烟墨主要以燃烧植物油和动物油产生的烟为原料,对环境基本没有影响。松烟墨以燃烧松树枝叶产生的烟为原料制成,这会造成一定的环境问题。所以现在本厂的松烟墨烧烟流程一般选择在山里进行,选择人工养成的速成松林,以期蕞大程度利用松木资源,并力争把环境危害降到蕞低。”
调查之二:改变原料是否会影响徽墨品质?
那么改变了传统原料配比是不是会影响徽墨的品质呢?受访人周先生坦率地指出确实存在影响。不仅如此,制墨所用猪油也出自人工养成的速成猪,品质也会有所降低。但是现在的徽墨比起传统的徽墨来,在制作工艺上有了更大的进步,比如在徽墨的模型、图案文字、描金等方面,都比传统的徽墨精进了很多,这弥补了其原料方面的不足。
调查之三:徽墨制作传统技艺是否面临失传?
此外,团队成员还十分关注徽墨技艺在传承上是否存在困难。周先生表示目前主要问题是原料难得和传承不济。由于徽墨制作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刻苦学习,还要求一定的天赋。很多年轻人都不能耐下心来学习,现在厂里徽墨生产主要以40岁以上老工人为主力,确实面临传承上的困难。周先生希望团队成员能尽己所能向身边人宣传徽墨,使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它,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有志之士能够传承徽墨这项工艺。
经过这次调研,调研团队丰富了自身对于徽墨和徽文化的认识,对徽墨制作工艺的非遗传承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徽墨与环境史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入和直观的认识。团队成员会持续关注徽墨的发展,借助“知行南开”的平台,发挥历史学院环境史研究在学术界的积极影响,向社会各界宣传徽墨的文化内涵。相信通过多方努力,在“环境文明”背景下徽墨必将走出困境,重获生机,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