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开文墨蛛网尘封还是另辟蹊径?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在元代王冕笔下,墨绽放出了蕞美的模样;“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唐代孟郊的泪墨让人们的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士堕躁欲中,束身就徽墨。”是宋代王炎赋予徽墨的深远意义;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佼佼者,又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因其产于徽州府而得名,已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胡开文作为四大墨王之一,在所演绎的两百多年历史中,也蕴藏着它独特的魅力。
胡开文墨是胡天柱及其次子胡余德创立并传承发展的。传说胡开文早年曾到南京参加乡试,在贡院明远楼看到了“天开文运”的金字匾额,故取中间“开文”二字,冠以自己的姓氏,成功推出“胡开文”这个品牌。在其次子胡余德的带领下,胡开文墨业蒸蒸日上。
探寻徽商精神中的经济学管理学原理,我们合肥工业大学物流管理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绩溪县上庄镇胡开文纪念馆,深切了解了胡开文墨的历史,学习了胡开文经商的精神,明确了胡开文墨在历史长河中的意义。
胡开文纪念馆,藏在青石板铺筑而成的乡村巷弄,悬挂着金字牌匾的砖雕门罩,普通得跟徽州其他的明清古建没有什么两样,但是走进这间小小的旧居,仿佛看到了千百年前古人制墨的场景,从中竟飘出了沁人心脾的幽幽墨香。不难想象曾经生活在这里的胡天注身上,到底有着多少值得后人学习的东西。以致在他走远之后,他创造的名字,还拥有着源源不断的活力。
胡开文墨本身就具有“先进性”。胡天柱是一个胆大机灵的商人,徽墨名头在外,竞争如林的环境下,胡开文墨庄却一路领先,在屯溪迅速设立了分店,积聚了资本,并全面介入茶号、枣庄等行业的经营。后人开发的地球墨1915年参加头部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获得了金奖。地球墨的两面如同地球仪一般,分别代表了东西两半球,并绘制有清晰的经线和纬线,将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出来,地球墨如此受欢迎的原因,除了它的制作精美之外,更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种超前的意识,一种渴望认知世界、与世界交流的意识。在当时天方地圆思想的禁锢下,地球墨的问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力量,是“徽墨”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胡开文墨的生命动力中跳动着强烈的“当代性”。徽墨在制作时大多会考虑实用性而做成条状或圆柱状,方便研磨。但胡开文集思广益,将墨做成各种形状,并以造型新颖,墨制精良深得乾隆皇帝赏识,名声大噪,击垮其他商家,成为四大家之首,其中甚至有明信片状,可以作为科普知识向外宣传。胡开文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了徽墨工艺,并且将徽墨向海外传播。如今的徽墨已经成为集绘画、雕刻、书法和造型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其中有些徽墨更是用桐油烟、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种名贵材料制成的。胡开文厉害之处在于即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却并没有湮没在科技的浪潮中,除了使用价值,我认为收藏价值才是胡开文墨蕞耀眼的一点,古法制墨做成的文创产品是任何机器无法替代的。
当“传统制墨”与“当代价值”接通,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就会涌现出很多方式和可能性。在悠悠历史长河中,胡开文就给我们留下了启示。胡开文墨兼有实用与收藏之美,传统技艺的不断精进和传承,决定了胡开文墨不可能是那么通俗的,它并没有以“颠覆”作为自己的闪光点,而是希望能在提高徽墨品质的同时,提供给后人一种新的徽墨形式。从胡开文墨成为徽州风物的代表之时,它就成为了一种艺术品,意气风发地承袭了古老徽州的重托,渐渐地在时代发展中变得淡定从容。
文章系合肥工业大学物流管理系赴绩溪探寻徽商精神中的经济学原理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成果之一。
团队成员/林家祥 邓斌 韦奕 罗晶晶 贾欣煜 郭怡君 陆昭涵 秦臻 邓致维 高原 孙佳澍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