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用实干回应群众期盼
位于绩溪县大鄣山深处,有天子墓和黄泥口塔两个村,两村的村民上山务农要经过一段泥泞的山路,因为没有生产便道,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安徽省绩溪清凉峰管理站在了解群众需求后,在征求村两委和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迅速组织修建。随着项目的完工,小小的生产便道在大鄣山串村入户,连结了山区和外界,打破了群山桎梏,在群众的脸上印上致富的笑容和信心。
像这样把群众的期盼记在心上,落在实处,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小事正在绩溪如火如荼的展开,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该县就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通过入户走访、定向座谈、网上征集等各种方式,综合征集群众意见、建议、企业发展诉求,经梳理汇总,共建立两批次“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共456条,截止目前已完成239项。
当前,正值山核桃的收获季节,地处长安镇蕞北端的梧川村也“开杆”了,可地处偏远山区,信息不畅,辛辛苦苦种植的山核桃总卖不出上好价钱,这让村“两委”班子心情也跟着山核桃价格起起伏伏。如何打开销路,让“金果子”走出大山?村两委一班人站在群众角度出发,积极主动对接浙商,建立供销合作,减少中间商,让利给村民,既让老百姓的“金果子”不愁卖,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
“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如何把党史学习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服务群众“蕞后一公里”,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华阳镇,网格化管理给出了答案。创新的“群众点单、网格接单、镇(社区)消单”的“三单”模式,把目光聚焦在群众身边的困难事、烦心事,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在临溪镇,镇村干部通过村组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将学习教育由“灌输式”变为“互动式”,利用傍晚群众闲暇之际,通过简短的、方言式的宣讲,引导群众打开“话匣子”。在各抒己见中倾听、记录群众关切之事,切实为群众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和困难。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绩溪县将继续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积极创新丰富便民服务措施,引导党员干部将学习党史的热情,持续转化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动力和实干担当,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美丽幸福绩溪不懈奋斗。(庄飞龙)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