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胡开文相关信息 > 正文内容

文化赋能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admin7个月前 (09-23)胡开文相关信息12

  近日,记者在宣城市绩溪县采访中发现,该县大力实施“文化兴县”战略,不断拓展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新思路,探索出了一条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走进绩溪,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引人注目,高大的马头墙下,灰白的墙壁被时间刻画出斑驳的线条;老人坐在墙边,随口就能说出一座老宅子的历史、说起祠堂里的往事和古村落的来历……这便是绩溪独特的文化底气。

  “绩溪一要吃‘老祖宗’的饭,要把老祖宗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细嚼慢咽’,‘嚼’出新味;二要吃‘老天爷’的饭,把大自然造就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绩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林发说,在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创新活县”的基础上,绩溪县委、县政府又提出要“文化兴县”,大力实施“文化育人、文化融旅、文化事业繁荣”三大工程,把绩溪的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

  绩溪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如何把沉寂的优秀传统文化唤醒、活化?当地通过挖掘整理、宣传展示、活动践行,绩溪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效显著。目前该县拥有134项非遗代表性项目、136名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伏岭镇北村,是绩溪县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名村,保存较好的古祠、古庙、古民居、十字街、石板巷仍在传扬昔日荣耀。而让这个村火“出圈”的,则是其独具特色的非遗民俗活动。比如舞板龙,又称“撑龙灯”或“舞龙灯”,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

  绩溪县伏岭村,是邵氏聚族而居的古村落。200多年来,伏岭村一直有着春节“做30岁”“做36岁”等民俗活动。

  对非遗民俗的保护挖掘,让文化由虚入实,变得触手可及,也让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有了落脚点。“今年春节期间村里人山人海,堵得水泄不通。”北村村支书程存炫兴奋地说,非遗民俗的挖掘传承也给村里发展带来了机遇,目前村里已经打造了3间民宿,建成130间客房,接下来村里还将深度开发旅游资源。

  绩溪县实行项目化挂图作战,分批列出“文化兴县”111个重点项目清单。伏岭镇徽菜博物馆建设项目、绩溪县氏族家风家训陈列馆提升项目、家朋乡集镇区徽派门楼改造项目、燎原休闲养生度假村项目、皖浙天路“微改造·精提升”一期项目等7个项目已完成,其他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在绩溪,有一座“好吃”的博物馆——中国徽菜(徽厨)博物馆。

  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2010年被列入安徽省头部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绩溪是徽菜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先后荣膺“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称号,绩溪县委、县政府倾力做好徽菜这篇大文章,将徽菜产业开发纳入“十四五”规划,把徽菜业打造成从厨师培训输出到食材生产、流通,再到市场建设、产品商品化和标准化的富民工程。

  进入中国徽菜博物馆,记者看到,巨大的胡适一品锅铸模、288道“赛琼碗”模型直观展示了徽菜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后厨里不断飘出的香味让游客流连忘返。

  “我们把老缫丝厂跟徽菜文化进行融合,把文化跟消费场景融合,打造了这种沉浸式、体验式博物馆,在里面可吃可玩可体验。”绩溪中国徽菜博物馆负责人姚志英说。

  结合实施“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绩溪县打造了“绩品”“绩溪徽菜馆”等区域公共品牌,2023年绩溪徽菜馆确定挂牌20个,已挂牌8个。

  绩溪县电商协会副会长程造伟,早在1988年便进京做徽菜,如今在北京、河北沧州等地开了4间徽菜馆,2019年又回到家乡绩溪投资建设了臭鳜鱼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臭鳜鱼、臭鲈鱼、臭黄鱼,以及徽菜的原材料刀板香、风干鸡、风干鸭等,今年营业额预计在6000万元左右。”程造伟说。

  在程造伟看来,徽菜原材料的工厂化、标准化生产还将进一步壮大徽菜的市场空间。“比如臭鳜鱼,早期都是从菜市场买来自己腌制,用死鱼腌制。现在实行标准化生产,全部活鱼腌制,冷链保鲜,保证风味的同时也能确保食品安全。”程造伟说。

  同样为了保证徽菜原材料的品质,返乡大学生汪晓晖在绩溪县金沙镇成立了金绿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放养了2000多头黑猪,“野外放养,吃的是粗粮,喝的是山泉水,一年半的养殖期只能长到100多斤。”汪晓晖说,虽然黑猪生长很慢,但价格相对较高,主要供应高端徽菜体验店。

  真正做好徽菜,除了需要好的原材料,还需要好的厨师。在打造“中国徽菜之乡”的同时,绩溪县也在积极打响“中国徽厨之乡”这块招牌。

  位于绩溪县龙川大道的安徽徽厨技师学院,堪称“徽厨”摇篮。6月5日下午,该校烹饪专业老师李剑告诉记者:“徽菜课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热菜,一个是面点。主要教授一些传统徽菜的制作和绩溪常见的一些特色点心。”学生们毕业后一般会进入徽菜馆,还有很多学生毕业后自己开了徽菜馆。

  “讲好故事、打响品牌、擦亮招牌,通过上下游联动,增强了产业竞争力,实现了徽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溪县文旅局负责人说,全县570多个电商企业中,经营食品类企业有360多个,年销售本地农产品约10亿元。绩溪“金徽厨”劳务品牌更推动了更多技能型人才走出去就业、创业。据统计,目前1万多名绩溪“金徽厨”在全国各地及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地创业。

  天下墨业在绩溪。在绩溪县上庄镇老胡开文墨厂,负责人江美杏说:“徽墨从原料加工到产品出厂大致经过了点烟、活料、杵捣、制墨等11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凝聚了制墨人的专注与心血。”江美杏告诉记者,如今两个女儿接了班,不仅传承了技艺,也为这个产业带来了新鲜活力,“以前我们都要出去跑订单,现在女儿们负责直播销售,每年三四百万元营业额,大部分都是靠直播销售的。”

  绩溪县坚持“文化引领、产业带动”,以产业发展为切入点,谋划一批重点项目、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充分发挥了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依托上庄镇、华阳镇徽墨产业基础,该县将重点推进上庄—华阳徽墨文化产业带建设,努力培育徽墨产业新业态,推进墨旅融合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徽雕文化产业,打造砖雕产业集群,在擦亮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招牌的基础上,争取全域打造以徽派民居为主体的活化建筑博物馆。

  截至2022年底,绩溪县拥有文化企业195个,其中规上文化企业7个,规上限上文化企业总产值超3亿元;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库文化产业类项目10个,实际完成投资额5.08亿元;2023年,该县被纳入“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省级试点县”。

  老外的中国映像:俄罗斯小姐姐笔下的水墨中国

  本片由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宣传部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推荐,为李沐霏、黄玉婕和翟乐一(也门)的参赛作品。

  更多

  吴萌:不断上新的“云展览”背后博物馆观念正在怎样变化?

  胡祥:“科技+文化”新意频出

  唐诗逸:在传承与创新中勇攀艺术高峰

  巫喜丽:呵护青少年网络精神家园

  更多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胡开文徽墨:13391219793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葛毅明微信号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宣城绩溪:用好选派干部 谱好乡村振兴曲

宣城绩溪:用好选派干部 谱好乡村振兴曲

  为深入贯彻选派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求,安徽省绩溪县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围绕选派干部职责任务,创新教学形式,“四学并重”做好选派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帮助选派干部熟悉“三农”政策,掌握农村工作本领,全面提升驻村工作水平。   始终坚持把政治理论作为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确保选派干部政治过硬。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全覆盖开展选派干部集中轮训,脱贫...

宣城绩溪:用心用情为企解忧办实事

宣城绩溪:用心用情为企解忧办实事

  为贯彻落实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全县“双招双引”暨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精神,绩溪县临溪镇着力提出实施“双创双招双引”攻坚年行动,围绕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主题,进一步聚焦创业创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赋能“双招双引”,优化“双创”生态,全力推进镇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绩溪华林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临溪镇一家除尘...

宣城绩溪: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齐步”

宣城绩溪: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齐步”

  央广网绩溪3月22日消息(记者汪称 通讯员绩农)“基地疫情防控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能繁母猪、商品肉猪各存栏有多少?”“饲料准备是否充分?”近日,绩溪县纪委监委派驻县农业农村水利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及机关纪委一行来到安徽省首批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单位——“绩溪黑猪”临溪基地,就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相关工作开展实地督查。   为全面落实...

宣城绩溪:看“地球墨”体验徽墨制作

宣城绩溪:看“地球墨”体验徽墨制作

  宣城绩溪:看“地球墨”,体验徽墨制作   1915年,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一款名为“地球墨”的徽墨,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在这场历史性的世界级盛会上,参赛国家多达31个,展品足有20多万件,这块徽墨何以脱颖而出,斩获博览会金奖,让世界为之赞叹?这块“地球墨”,直径仅12.2厘米,厚1.5厘米,然而在这局促的方寸之地上,匠人却雕出了整个世界。...

宣城绩溪:着眼生态宜居打造乡村振兴“靓名片”

宣城绩溪:着眼生态宜居打造乡村振兴“靓名片”

  央广网合肥1月24日消息(记者徐秋韵 通讯员绩农)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污水全部接入污水管网,村中老大难的乱堆乱放、残垣断壁、破败房屋也得到的彻底的整治,废旧的轮胎、菜坛用来绿化。”绩溪县上庄镇瑞川村的村支书朱伟亲眼见证了村里的发展和变迁。“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的十大建设任务让村庄的面貌大为改观。”   近年来,绩溪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

宣城绩溪:示范引领典型带动打造乡村振兴长安样板

宣城绩溪:示范引领典型带动打造乡村振兴长安样板

  央广网宣城8月25日消息(记者赵家慧 通讯员章佳雯)近期,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公示了拟推荐申报2022年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名单,绩溪县长安万罗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列。此项名单公示是该县主动适应“三农”发展新形势,积极参与乡村产业振兴所取得的又一亮眼佳绩。   绩溪县长安万罗山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5月,主要从事油茶、山核桃和林下中药材种植、加工及产品销售。目前...

宣城绩溪:筑牢乡村振兴“防护墙”

宣城绩溪:筑牢乡村振兴“防护墙”

  “大爷,您好!请问今年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到户项目是否申请了?”“脱贫之后您还享受哪些政策?”近日,绩溪县纪委监委联合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成立三个督查组对六个乡镇的部分乡村振兴工作开展“融入式”监督检查。   此次监督检查强化总体统筹、部门协作,重点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和县乡村振兴指挥部摸排的问题整改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通过实地走...

宣城绩溪:绽放非遗之花传承魅力文化

宣城绩溪:绽放非遗之花传承魅力文化

  宣城绩溪:绽放非遗之花 传承魅力文化   在绩溪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展示展演活动上,绩溪县非遗项目——岭北狮舞参加活动,并圆满完成表演任务。   岭北狮舞团队一般有10人,其中表演4人,演奏6人,演出时有一定的表演程式和固定的锣鼓点,但形式上并不拘束,崇尚自由狂野,可以在广场上表演也可在农户家中演出,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