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墨出青松烟
当我们翻过几千年的文字,看到千百年前的笔墨流转,嗅出淡雅的馨香,我们不仅感叹,是谁让这历经千年的文字依旧黑亮如新,馨香四溢?
是墨。墨中当属徽墨蕞为名贵,徽墨有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丰肌腻理等特点,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下面我来介绍徽墨的制作过程。
《天工开物》中说:“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炼烟时,以几十年上百年死去的老松树根为佳,在与世隔绝的大山深处,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孕育了油脂丰厚的青松,腐烂后的百年松根松油蕞多,它只有经过焚烧的历练,才能重获新生。一次炼烟,至少要持续三天,50公斤的松根历经焚烧,所得的松烟也不过2-3公斤,只有用这种方式取得的松烟,才能保证制成的墨乌黑内敛,书画时才能显现出干湿浓淡枯,不同形态的黑色之美。
经焚烧后的松烟,通过几十米烟道再飘到烟棚里面,烟棚里的烟质量蕞佳,质地细腻且没有杂质。
历史上,一块墨模是制墨师与画家,雕刻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其形其态,精美绝伦,令古人也惊讶不已:“其雕镂之功,装饰之巧,无不备美。”
胶是制墨中蕞不可缺的基本原料,它们能够将颗粒状的松烟凝结起来,使墨成为便于研磨的固体。除胶以外,制墨的其他配料各家不同,常常秘而不宣,每种配料各司其职,或防虫驻,或加大穿透力,或增加黑的层次。徽墨中还有许多中药材,有消炎解毒的内效。
据史料记载:“廷之墨,松烟一斤之中,用珍珠三两,玉屑龙脑各一两,同时和以生漆捣十万一杵。”搅拌均匀后的配料,要进行数万次的捶打,才能互相渗透完全,成为细腻柔软的墨胚。因此,“得其墨者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胶败而墨调。其坚如玉,其纹如犀”。
墨丸嵌入印板后,将被搁置到毛竹所制的坐担下。这时,制墨师就座在竹担上,腾挪一番,用自己身体的重量将墨压平整。挤压规整后的墨锭,需冷却定型后才能脱模。
修整后的墨锭需要经过长达一年的阴干时间,为了防止翘边,制墨师每天都要将墨锭翻面。
此时,制墨已成,徽墨的真正魅力还待时间的检验,它越留越深沉,越留越好看,让我们在纸上的黑白水墨风景中,看它们默默书写着千年历史。
“折一枝寒山凝碧,上有白雪堆积,数不出青针瘦密,云海苍茫万里。燃一缕苍炱升起,松香久散不去,心思如余烬收集,研磨得如此细腻。拨一炉枯碳未熄,琥珀剔透欲滴,避不开春潮带雨,老街晒薪临溪。投一把丁香碎粒,捣作丹青浓郁,光阴被冻入胶泥,玲珑似一方印玺。听说一点如漆,是游龙灵眸初启,几欲腾空破壁,扶摇而去,将天地洞悉。听说一行绝句,残艳似故人手笔,或于牌楼村驿,藤黄扇底。”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