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胡开文相关信息 > 正文内容

徽商:曾经富可敌国兴盛了两个朝代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admin7个月前 (09-23)胡开文相关信息10

  今天聊一个在中国商道中颇有传奇色彩的商团,它曾经富可敌国,而且兴盛了两个朝代,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有句话叫:「无徽不成镇」,我们今天要关注的,就是徽商。

  徽商,是指在明清两代时,徽州府下辖六县的商人社团,又称「徽帮」。这个徽商,雄霸中国商界将近400年,与潮商、还有晋商,合称为中国「三大商帮」。

  徽商有多富呢?人们说「天下十分宝,徽商藏三分」。在明代时,徽商的资本已经累积超过了一百万两白银,比荷兰东印度公司蕞大船东还要富有,一百万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呢?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660元,一百万两白银,那就是6.6亿了;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单是在扬州经营盐业的徽商,就坐拥了四、五千万两白银的资本,而当时国库里的存银才不过七千万两,所以,真正称得上是富可敌国。

  古话讲,英雄不问出处,富贵当思原由,徽商就是如此。徽商,来自安徽南部的徽州府,是一个非常贫困的地区,但是,从这些穷山僻壤中走出来的徽州商人,却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不但发展壮大,还能雄踞商界、富甲一方,那么,徽商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在勤奋、节俭、吃苦耐劳之外,徽商蕞大的特点,就是「贾而好儒」,以儒道经商。在徽商的经营中,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思想贯穿始终,徽商做生意时,有几个坚持,那就是坚持要「以诚待人」、「以信处事」、「以义取利」、「以善为本」、「以德为基」。这些信条,为徽商赢得了极高的商业声誉,也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

  比如这个「以诚待人」,对徽商来说,诚信是经营的基础。徽商深知,商人和顾客是互惠互利的两极,商人只有诚实不欺,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所以,在经营中,他们宁可因诚信而亏本,也不用的手段来赚钱。

  这儿有个故事,在清朝时,婺源的商人朱文炽,在广东珠江经营茶叶贸易,每当出售的新茶过期时,朱文炽一定会在与人交易的契约上注明「陈茶」两字,绝不欺瞒,朱文炽在珠江经营茶叶二十多年,虽然因此亏了几万两的本钱,但是却没有丝毫的动摇后悔。

  即使不是自己的生意,徽商在与他人合伙经营,或者是受僱于人、帮人经营时,也遵循一个「诚」字,比如徽商詹谷的故事。

  詹谷,也是婺源人,在陈老板的上海茶叶铺里当伙计,他十分勤勉能干,深受陈老板的信任。一天陈老板家里有事,就把铺子交给詹谷,自己回老家去了,当时正赶上战乱,再加上路途非常遥远,交通不便,陈老板就一直没有回茶叶店。在战乱中,詹谷一个人艰苦经营着茶叶店,不过,茶叶店经营的很好,营利丰厚。十年后,陈老板的儿子回到了茶叶铺,詹谷把历年的帐本交给了这位少主,上面每笔帐都记得非常清楚。

  在詹谷要返乡时,少主在给他的薪水外,又加赠了四百两银子,不过,詹谷推辞不收,而且走之前,还仔细交代了茶业铺的业务,才告辞还乡。

  这样的故事,现在听来,可能要很难理解了,商道商道,詹谷的修为,实在称得上道德君子了。

  另外,徽商很是重承诺,守信用。凡是答应过别人的事,徽商大多都会守信不渝。

  比如婺源的商人江恭壎,他和浙江湖州的陈万年,两人合伙经商,几年下来,赚了不少银子,不料陈万年却突然生了病,而且一年后就离世了。作为生意伙伴的江恭壎,根据历年帐本,算出了陈万年应得的本金和利息一共有1800多两银子,并且亲自送还给陈万年的妻子。陈妻非常感动,要拿出一部分银两表示感谢,但被江恭壎谢绝了。

  可以看到,徽商在经营中,不但有信义,还非常的仁义,而在「义」和「利」面前,徽商大多主张「以义取利」,就是说赚钱也要讲究「义」,不符合「义」的昧心钱,是不能赚的。

  这儿就有个徽商「以义取利」的故事。休宁的商人刘淮,是一位大粮商,长期在嘉湖附近收购粮食。有一年,那里发生严重的天灾,百姓颗粒无收。有人就劝说刘淮,让他把以前屯积的粮食高价卖出,不过,刘淮拒绝了这个建议,他认为,让饥饿的百姓能够顺利度过灾荒,才是蕞为重要的事儿。于是,他不但没有趁机抬高物价,还把自己的粮食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而且,还开设粥棚,帮助那些没有钱买粮的灾民。刘淮的义举,百姓自然也看在眼里,正是善有善报,所以,在灾难过去后,刘淮的生意更加红火了。

  而当「义」和「利」不可兼得时,不少徽州商人甚至会舍利取义。清代休宁商人吴鹏翔,曾经做胡椒生意,在和人签约后买进了800石的胡椒,钱还没有付,但是发现胡椒有毒,卖主愿意全部收回,但是吴鹏翔仍然照价买下,然后一把火都烧了。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考虑到如果退了胡椒,卖主可能会再转卖给别人,所以就宁可自己蒙受损失。这种非义不取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清朝道光时,一位名叫舒遵刚的徽商,就曾经这样说,他说,一个生意人,只有「以义为利」才能开辟财源,并且源源不断。这种思想,在徽商中非常有代表性。

  徽商,还非常重视商业信誉,因此对商品的质量要求很高。清朝末年时,徽州蕞负盛名的胡开文墨业的第二代传人胡余德,曾经创制过一种墨,这种墨,能在水中泡很久也不散。一位慕名而来的客户买了一袋这样的墨,结果在回去的路上不小心掉进水里了,捞起后发现墨锭已经开始溶化,于是又立即回去找胡余德。

  胡余德,当即赠送了一袋价格昂贵的知名墨锭,同时下令各分店立即停止销售这种新墨,并且把这些不合格的产品全部销毁,他甚至还把那些已经卖出去的墨锭再用高价收回。这么处理,虽然让他蒙受了经济损失,但是却保住了商业信誉。而正是这样的经商之道才能让生意经久不衰。

  徽商注重德行,而且不只是自己修德,在选择人才时也是以德取人,同时,也非常重视「才」,特别是在一些需要技术的行业,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徽商往往不惜重金,将一些能工巧匠请到自己的麾下。

  比如,刚才提到的胡开文墨业,它的创始人胡天注,在刚继承岳父的生意时,虽然店铺已经濒临倒闭,但他并没有急于扩大生产规模,而是把资金用在了聘请能工巧匠,还有购买上等原料上。

  此后,胡天注和后来的继承者们,也都把招贤纳才这件事摆在经营的头部位。当时徽州几位著名的墨模雕刻家,历递还有制墨的工匠,都曾经在胡开文的墨庄里效力。而且,这些能白越映工巧匠们制作的墨,还拿到了1915年的巴拿心素验马万国博览会的金质奖章,让「胡开文墨庄」声名远播。

  徽商不仅遵照「儒术」选人、用人,而且在待人方面也恪守儒家的思想,遵循「宽厚」二字。为了让雇佣者能够尽心效力,徽商对待员工也是推心置腹,关怀有加。

  比如徽商程君,他对待手下就非常宽厚。如果经营中出现了亏损时,他不会责罚员工,而是帮助找出问题、吸取教训,在下一次经营中设法弥补;对那些在经营时赚到钱的员工,程君就分给丰厚的红利,鼓励员工经营的积极性。这样宽厚的老板,自然是打工人喜欢的,结果就是,有很多人都争着去程君那里应聘。

  正因为徽商待人诚挚宽厚,人才们也愿意加盟,这也让徽商团体形成了一股合力,不断地推动着商业的发展壮大。

  壮大后的徽商,并没有高高在上的失了地气,因为受到了儒家的「敬畏天命」和「兼济天下」的思想影响,绝大多数的徽商,有钱后都是乐善好施、热衷公益,比如遇到修路架桥、赈灾济荒、育婴办学等等,徽商们也都愿意慷慨解囊。这样的公益故事,也是比比皆是。

  比如,明朝万历年间,米商詹景瑞到饶州时,见到当地的粮食欠收,飢荒严重,就把所营销的4200石大米全部捐出,救活了无数的灾民。还有清朝初年,徽州歙县的大盐商江演,先后捐出了白银几万两,帮助家乡的交通建设,还捐出巨资疏通了扬州河。

  不过,虽然大多数徽商都讲究商业道德,以「儒道」经商,但是,也有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商人,被称作「徽狗」,遭到徽州人的鄙视。

  徽州是南宋大儒朱熹的故乡,素称「文献之国」、「礼仪之邦」,儒家的思想道德,也在这里有着比别处更崇高的地位。徽人们,除了在遍设学校、广立书院宣传儒家思想外,还在家典、族规中,明确规定族人必须遵循儒家的道德规范。

  婺源县的许多家族,在每年的初三、还有十八日,都要召集本族子弟们齐聚祠堂,训导子弟们要孝敬长者,友爱兄弟,夫妻和睦,并会惩罚违背儒家道德规范的人,这也造成了徽州「儒风独茂」的局面。

  儒家认为,要想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修身,也就是先学会做人,而做人以德为重。古语讲,厚德载物。在一些有道之人看来,德是福分和财富的根本,福分和财富都是从德转化而来,人要想财源广进,还是要广积厚「德」。这一点,至少从徽商的身上,我们从一个个流传下来的故事中,看到了一场场真实生动的演绎。

胡开文徽墨:13391219793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葛毅明微信号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宣城绩溪:游华阳古城品古韵徽州

宣城绩溪:游华阳古城品古韵徽州

  您当前的位置:旅游信息资讯   这个秋天,何不来绩溪县华阳镇品味徽州独有的韵味?   作为徽文化发源地,华阳镇深深的蕴藏着徽文化之美,阡陌小巷中排列的灯笼,中正坊斑驳的马头墙,充分展示着历史长河中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   为弘扬古韵徽州,将徽州文化呈现给广大游客,华阳镇围绕古城旅游量身打造2023年华阳镇古城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将...

宣城绩溪:用好选派干部 谱好乡村振兴曲

宣城绩溪:用好选派干部 谱好乡村振兴曲

  为深入贯彻选派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求,安徽省绩溪县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围绕选派干部职责任务,创新教学形式,“四学并重”做好选派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帮助选派干部熟悉“三农”政策,掌握农村工作本领,全面提升驻村工作水平。   始终坚持把政治理论作为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确保选派干部政治过硬。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全覆盖开展选派干部集中轮训,脱贫...

宣城绩溪: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齐步”

宣城绩溪: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齐步”

  央广网绩溪3月22日消息(记者汪称 通讯员绩农)“基地疫情防控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能繁母猪、商品肉猪各存栏有多少?”“饲料准备是否充分?”近日,绩溪县纪委监委派驻县农业农村水利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及机关纪委一行来到安徽省首批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单位——“绩溪黑猪”临溪基地,就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相关工作开展实地督查。   为全面落实...

宣城绩溪:看“地球墨”体验徽墨制作

宣城绩溪:看“地球墨”体验徽墨制作

  宣城绩溪:看“地球墨”,体验徽墨制作   1915年,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一款名为“地球墨”的徽墨,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在这场历史性的世界级盛会上,参赛国家多达31个,展品足有20多万件,这块徽墨何以脱颖而出,斩获博览会金奖,让世界为之赞叹?这块“地球墨”,直径仅12.2厘米,厚1.5厘米,然而在这局促的方寸之地上,匠人却雕出了整个世界。...

宣城绩溪:着眼生态宜居打造乡村振兴“靓名片”

宣城绩溪:着眼生态宜居打造乡村振兴“靓名片”

  央广网合肥1月24日消息(记者徐秋韵 通讯员绩农)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污水全部接入污水管网,村中老大难的乱堆乱放、残垣断壁、破败房屋也得到的彻底的整治,废旧的轮胎、菜坛用来绿化。”绩溪县上庄镇瑞川村的村支书朱伟亲眼见证了村里的发展和变迁。“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的十大建设任务让村庄的面貌大为改观。”   近年来,绩溪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

宣城绩溪:示范引领典型带动打造乡村振兴长安样板

宣城绩溪:示范引领典型带动打造乡村振兴长安样板

  央广网宣城8月25日消息(记者赵家慧 通讯员章佳雯)近期,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公示了拟推荐申报2022年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名单,绩溪县长安万罗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列。此项名单公示是该县主动适应“三农”发展新形势,积极参与乡村产业振兴所取得的又一亮眼佳绩。   绩溪县长安万罗山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5月,主要从事油茶、山核桃和林下中药材种植、加工及产品销售。目前...

宣城绩溪:税务暖心送春风惠企便民解忧愁

宣城绩溪:税务暖心送春风惠企便民解忧愁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宣城绩溪:税务暖心送春风 惠企便民解忧愁   央广网宣城6月20日消息(记者徐鹏通讯员王碧婷冯玉婷)草长莺飞,春风送暖,安徽宣城市绩溪县税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决策部署,积极响应2022年“便民办税春风...

宣城绩溪:立足监督首责护航“一改两为”

宣城绩溪:立足监督首责护航“一改两为”

  央广网宣城4月18日消息(记者赵家慧 通讯员滕腾)“立足职责定位,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在全县范围内扎实开展改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以下简称‘一改两为’)监督执纪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发展保驾护航。”近日,绩溪县结合实际印发《绩溪县贯彻落实省委实施意见》,并对“一改两为”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再强调,持续推进省委有关作风建设工作部署在基层落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