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我们的端午”—徽墨制作技艺、徽州三雕
宣城市拥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个:宣纸制作技艺,是安徽省唯一独立入选的项目。
国家级非遗项目8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0人;省级非遗项目79个,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7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居全省头部。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绩溪县;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宣纸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中国宣纸集团、安徽省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安徽省级非遗传承基地9家;省级非遗教育传习基地3家。市级非遗项目171个,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81人。
徽墨制作技艺可追溯到唐代末期,宋元时期墨工又在前人的基础上,添加药物成为药墨。到了明清时期,徽墨的制作进入盛世阶段,清代,徽墨制作分为四大名家系统,即曹素功、汪节庵、汪近圣和胡开文,其中汪近圣和胡开文两位都是绩溪县人。
“天下墨业在绩溪。”清代徽墨四大家,绩溪有其二。1910年胡氏精心制作的“苍佩室”牌,“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并获金质奖章。徽墨产品选料严格、精工细作、技术精湛,采用纯油烟、天然麝香等16种珍贵药材精制而成,具有色泽黑润,历久不暇,落纸如漆,润泽生光,藏久愈佳,不裂干燥等特点,是书画必不可少的工艺美术品。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徽州三雕蕞早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之前,但盛行于明清时期。徽州三雕主要集中在古徽州一府六县区域,特别是徽文化核心区的绩溪县,徽州三雕精品众多,位于龙川村的胡氏宗祠、湖村的门楼巷、上庄的古建筑群等都是三雕艺术的突出代表。
“徽州三雕”与建筑整体配合得极为严密稳妥,无论是木雕、砖雕还是石雕,都将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多种技法并用,从中可看出汉唐以来我国建筑装饰雕刻艺术的传承脉络,同时也反映出徽州文化中其他艺术门类如新安画派等艺术样式对徽州建筑装饰雕刻风格的影响。
2014年,徽州三雕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