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创业者争相入局“文房四宝”
年轻创业者争相入局“文房四宝”
2022年09月09日 04 :文化力 稿件来源:江苏商报
猫爪砚台、印花宣纸、联名篆刻套装……年轻人用文房四宝练书法、临碑帖正成为新国潮。年轻创业者
在西北宁夏银川市,一堵红墙,围起承天寺这座西夏古塔与宁夏美术馆。红墙外是一排排销售文房四宝的老店——“翰墨轩”“涵芳斋”“天意成”……店名古朴,湖笔、宣笔、歙砚、贺兰砚、徽墨等享誉古今的文房四宝被摆放其间。
营业两年多的青弋旗舰店有粉丝五万多人,被收录进淘宝“必逛好店”合辑中,主打原创国潮设计文房四宝。店主汪炜跻1987年出生于安徽宣城泾县。据他介绍店铺的主要顾客群是“80后”和“90后”。其中,“猫爪砚”“喵仙墨汁”“御猫笔搁”等产品销售火爆。
许多文房四宝还实现了梦幻联动,使青少年在收集、使用带有文化符号的文房四宝的同时,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连接。“我们在售的两套笔与天坛联名,分别运用了天坛神兽、天坛四月天等元素。以后还会开发更多有文化底蕴的联名款,创造传统文化与新潮设计的连接点。”汪炜跻说。
文房四宝的“走红”更在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使越来越多青年懂得辨识、追寻国粹之美。工笔绘万物,万物则有灵。书房树影摇曳,笔墨之间,青少年笔下描绘的不仅是草木的神韵,也绘制着年轻一代对于国粹之美的回归与热忱。
“大家好,你们想知道‘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徽墨的由来吗?晾墨、描金、填彩等工序在制墨中的作用是什么?”安徽省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研发部主任周健每天都会准时打开直播镜头,介绍徽墨歙砚的工艺流程及工厂历史,背景里,铁锤叮当敲打墨泥的声音不绝于耳,车间里制墨熏染过的墙面也不时闪过。
周健的爷爷周富荣是老胡开文墨厂的老制墨工人,周健的父亲周美洪2007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闻着墨香长大的周健2017年从父亲手中接手墨厂的管理后,定下“忠于古法,形于创新”的发展理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墨厂线下生意受挫,周健在淘宝开设了直播账号,后来他又逐步开拓其他短视频平台。没有专业的策划和包装团队,他自学手机剪辑,学会设置“徽墨”“书画艺术”等话题。他觉得,当下,用料、工艺创新还远远不够,创业者应积极由传统批发模式向网络营销渠道转型创新,尝试电商就是重要一步。
1988年出生的李超2010年完成学业回到家乡宣城泾县,就是要将宣纸搬上互联网。经过两年省内外市场调研,2012年7月,他注册了公司,创建了“紫芳斋”品牌,目前年均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当地涌现出网店经营户533户。
另外,李超紧跟市场热点。去年,一部网红电视剧带火了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他立马研发《上林赋》长卷字帖,很快成为店铺热销产品,直到现在还热度未减。今年,又有新产品书法套装“上架”,他依托古诗词文化IP,在宣纸上设计唯美图案,在对联纸的背景花纹中融入诗词插画,让消费者使用时不觉得枯燥。
饮誉海内外的洮砚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齐名,并称中国三大名砚。然而由于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洮砚在传承中暴露出诸多“软肋”。“端砚、歙砚有行业协会、博览馆,介绍它们的书籍装帧都很精美。我们洮砚却没有相对较好的经营、设计、包装。”
卢广成从201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系统学习美术知识时,就开始尝试对洮砚进行创新推广,2018年毕业后回家帮父亲经营洮砚工坊。他搭起小型摄影棚,为每一个洮砚拍高清特写图,展现每方砚台的石质、纹理及其真实的颜色,偶尔产品有瑕疵,卢广成也不避讳,直接展示出来。他说,自己有父辈留下的传承,有身后数百匠人的底气,希望通过诚信经营将生意做长久。
由于洮砚价格比较高,卢广成让制砚师傅用老坑石的边角料打磨出一批价格相对便宜的小砚台,这些小砚台只有三四指宽,但石料色泽、纹路、手感与大砚台并没有差异。卢广成说,这类似于化妆品的试用装,让消费者先体验,有了初步认知,再买大砚台的时候,心里就有底了。
牛刀小试成绩不错,卢广成认为这离不开年轻创业者的新定位、新表达,也与当下年轻人更加注重颜值、功用性的消费理念有关。他坦言,市场倒逼经营者提高职业素养——现在的客户群体更宽泛、知识面更广、需求更多样,创业者需要应变。
文房四宝是实用工具,也代表一种精神文明。创业者要借鉴铅笔、油画笔、颜料等文具依然被现代学生使用的成功经验,将文房四宝产品产业化升级,注重器具与内容的结合,制作出有当代印记、符合当代人审美和需求的产品,找对客户层、合理精准价值定位、定期推出新品至关重要。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