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江南商道达天下
胡开文墨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老虎山5号,自清乾隆三十年即1765年由胡天注创牌以来,已有250多年历史。说起品牌的由来,现任厂长陈国胜的脸上难掩自得。
“胡开文的创始人叫胡天注,去南京贡院卖墨的时候,南京贡院有块名匾额,是明代皇帝写的,写的天开文运。作为一个商人,他看到名匾之后脑子一动,取中间两个字,加上自己的姓氏,用在了品牌上。就像我们现在各行各业要灵活运用,这个案例在两百多年前,我们徽州商人就运用起来了。”
事实上,以富庶著称的江南,从来不缺少这样的创业传奇和财富神话。在无数文人墨客吟风弄月,尽情抒写江南的诗意时,就有同样多的富商巨贾在全力寻找江南的商机。苏商、浙商、徽商等一个个响当当的商帮,都曾云集于此,叱咤风云。现在真正让陈国胜骄傲的,其实是他管理的这家百年老店,一点也不老。陈国胜透露: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还有关注度越来越高,更多的人愿意练练字,陶冶情操。我们的产量逐年稳定,基本上每五年左右有百分之三十的递增。我们厂里也结合了当地的旅游资源,把徽墨文化载体融入到各大民宿里。每个周五周六会定时上徽墨课程,蕞终目的是培养好下一代的接班人,让这个行业走得更长更远。”
老店新气象,未来仍可期,可以说是目前仍活跃在江南大地上的诸多老字号的共同写照。江南大学教授、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庄若江认为,经过历史积淀和现实锤炼,立足江南的商业活动吸收了江南文化中的良好基因,这才是经久不衰的生存之道。
“这些都是江南文化的优势,也在历史上发挥了价值。首先尚德向善,在做生意的时候义利并举,所以往往是双丰收的。还有就是刚柔相济,在任何时代都能比较好地处理各种关系,敏锐地发现机遇。”
如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就是时代赋予的蕞大机遇,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王习胜表示,要抓住这个机遇,在继承传统品质之外,更要融入开放求新、合作共赢的区域精神。
“徽文化的蕞大缺点是以地缘和血缘为核心的,比较保守,所以在一体化当中,我们是承接了长三角先进的产业转移、产业技术,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文化观念要转移,要用开放的精神,去接纳长三角中的制度文化管理文化。一枝独秀不算是春,长三角在一起,是用经济发达的江浙沪带动安徽,也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将于下周一举行的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已经将论坛主题确定为“文脉传承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樊和平分析指出,这是着力于从文化的角度,给“长三角一体化”提供现实的动力。
“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背后,必定要有一个文化基础,一个共同的文化标志,共同的文化符号,一个文化的传统。这个传统对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根源意义,也可以作为一种根源动力。”
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专题链接》》》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