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徽州胡开文墨的前世今生
徽墨,即徽州墨,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皖南古徽州府而得名。徽墨色泽黑润,舐笔不胶,入纸不晕,香味浓郁,宜书宜画。被称为墨中上品的徽墨出现于我国南唐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古徽州从事制墨业者众多,自古以来便享有“天下墨业在徽州”之誉。清代徽墨的产墨中心在徽州府的歙县、休宁、婺源三县,被誉为清代制墨名家的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都是徽墨高手。尤以胡开文墨庄名冠海内外,久传不衰。胡开文墨创于乾隆三十年,即公元1765年,迄今已有254年历史。
胡天注,字柱臣(1742—1808年),古徽州绩溪县上庄村人。根据徽州俗语“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以及绩溪《上川明经胡氏宗谱》和胡天注生前订立的《天注公分析阄书》的记载来推算,1754年胡天注十三岁时,去休宁“汪启茂墨店”当学徒。1756年胡天注十五岁时,娶汪启茂之女为妻。1760年胡天注十九岁时,在经过三年学徒,三年帮作后,去屯溪租开“彩章墨店”。
据说就在胡天注于屯溪创业期间,休宁岳父家的“汪启茂墨室”却出了问题,难以为继,蕞终只好将墨室顶给了姓叶的人家。1765年二十四岁的胡天注出资收购了已属叶姓所有的“汪启茂墨室”招牌和“汪启茂墨室”原有的墨印、墨作家伙。这时因为“汪启茂墨室”在竞争中已经失利,很难东山再起。
为创出高质量产品,挑选旧墨模中之精品,胡天注不惜巨资购买上等原料,聘良工刻模制墨。并取徽州府孔庙的“天开文苑”金匾中间两字,冠以姓氏,将“汪启茂墨室”更名为“胡开文墨庄”,这是胡开文墨业的正式创立。而且延用“苍珮室”记号精制徽墨,以物美价廉而声名日著。后来又在屯溪设立销售分店,继而开设茶号、枣庄,置田产成为乡里巨富。天注贾而好儒,致富后,捐资得从九品,赐封奉直大夫。
嘉庆元年(1796),“御园图”(64锭)集锦墨问世,继又推出乾隆御诗(1490余字)“天园墨”,皆作贡品选送京都。嘉庆十三年(1808年),胡天注去世,次子胡余德继承店业。胡天注去世前曾立有《天注公分析阄书》,但因其去世,这份阄书实际上没有执行。而且当时胡天注的八个儿子中长子、三子、四子、五子俱已去世,其他几子都年幼而未能独立。所以,胡天注在病危之际,“遗命(胡余德)统持家政”,还扩建休宁海阳店舍,创渔亭正太烟房。又在徽州府城(歙县)建墨店,并渐次将墨肆扩展至长江流域商埠。
咸丰年间西烟冲击中国墨业市场,“胡开文”墨店仍坚守古方古法,溶汇休、歙两大派工艺之长,力保店誉,独呈繁荣。当时胡开文的休宁老店有职工200余人,年产高级墨2.25吨。宣统二年(1910)胡开文书画墨获南洋劝业会奖章。民国4年(1915)苍珮室地球墨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民国20年前后西烟进口剧增,墨水盛行,徽墨销路渐减。抗战时期沿江市镇的胡开文墨店多数关闭。建国后胡开文墨业又获发展。1955年屯溪胡开文仁记、义记等三家联合成立胡开文墨品工业社,次年又与胡同文及胡同文大记、胡同文仲记、日新化工厂合并成立公私合营徽州胡开文墨厂。(琚 贺)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