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说安徽】失而复得的“胡开文”招牌
“胡开文”是清代徽墨四大家之一,1935年前后,“胡开文墨”已成为徽墨的代名词,当时的《中国经济志》曾记载了墨店皆标榜自己为“徽州胡开文”的盛况。1995年出版的《安徽省志·商业志》中称:“‘胡开文’几乎成了‘徽墨’的象征。”咸丰十一年(1861),曾国藩曾为“胡开文”题写了招牌。
胡开文墨业创始于乾隆三十年(1765)。“胡开文”不是人名,而是墨业的店名。胡开文的创始人是安徽省绩溪县上庄村的胡天注,与国学大师胡适同宗共祖,比胡适长五辈。胡天注在13岁时,经人介绍到墨家林立的休宁的墨店当学徒,后来在屯溪租开彩章墨店,租开墨店期满后自己在休宁(海阳)和屯溪创开了两家胡开文墨店。关于胡开文墨店的店名由来,据传是胡天注在自己创设墨店之前,一次他去南京售墨,见贡院考场中悬挂有一块“天开文运”的匾额,他想到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开墨店用“开文”两字很贴切,就将自己的姓“胡”和“开文”二字合并,取名“胡开文”。
胡开文墨业在生产上,对徽墨的用料、配方和操作技术精益求精,并继承了奚超、奚廷珪的制墨法,严格遵照“易水遗规”,千锤百炼,操作制墨。因此,“胡开文”的声名日盛,销路更广。由于胡开文墨业讲究墨品质量,不断提高制墨工艺,其所制的“地球墨”,1910年获南洋劝业会的“优等奖状”;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世博会上荣获“金质牌奖”。
胡天注在休宁创设胡开文后,又在屯溪开设胡开文墨店。经过胡天注的苦心经营,到嘉庆十四年(1808)胡天注去世前,胡开文墨业已经积累了相当可观的产业,有田地、山塘、屋宇以及海阳(休宁)、屯溪二墨店。胡天注有8个儿子。他在世时曾立下分析阄书,规定休宁胡开文墨店和屯溪胡开文分店,分别由次子胡余德和七子胡颂德掌管执业。其他六子(长子恒德、三子谅德、四子骖德、五子騋德、六子懋德、八子硕德)回绩溪老家上庄。咸丰二年(1852),胡天注的六房懋德孙胡贞一与同乡合股在芜湖南正街开设“胡开文沅记”,这是胡开文墨店走出徽州,走向全国的头部店。光绪二十六年(1900)前后,胡天注的八房硕德曾孙胡祥钧也走出绩溪上庄,到上海创设“胡开文广户氏”。后来,各房又先后在北京、杭州、歙县、扬州、长沙、武昌、苏州、天津、南京、汉口、九江、安庆、沈阳、万县、成都、重庆、宜宾、灌县、内江、昆明、腾冲等地开设了多家胡开文墨店。1937年前后,胡天注派下八房硕德后裔胡祥运和胡祥英大肆出租、出卖“胡开文”招牌,于是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非胡天注后裔开设的“胡开文”,有的在同一城市甚至于出现了数家胡开文墨店,如上海有十几家胡开文,芜湖有4家胡开文。
咸丰十年(1860)12月中旬,太平军兵分三路再次向祁门地区发动进攻,曾国藩四面楚歌,又一次陷入惊恐之中。他在家书中说:“自十一月以来,奇险万状,风波迭起。文报不通者五日,饷道不通者二十余日。”可见当时情况已十分危急。后来,曾国藩急调悍将鲍超救援,击败了太平军,恢复了粮道,暂时渡过了危机。咸丰十一年(1861)2月4日,曾国藩派湘军进攻休宁,一则攻其不备,二则乘太平军专注婺源之时,湘军从后面击之,以分太平军之锋芒。2月21日曾国藩的湘军收复休宁。3月2日,曾国藩决定率兵攻打徽州府城,3日率军进至休宁。
休宁是胡开文的诞生地,到咸丰十一年(1861)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此时的店主是胡天注孙子胡锡熊。在此之前的道光二十八年(1848),大学士、礼部尚书祁隽藻还为胡开文墨业题写了“墨赞”,后来由“胡开文”制成墨票广为宣传。曾国藩率兵进驻休宁后,胡锡熊作为地方绅士拜访了曾国藩。此时的徽州制墨业整体处于凋敝状态,清墨四大家中的汪节庵和汪近圣已停业,曹素功墨业也已离开徽州多年,在徽州唯有胡开文墨店独呈繁荣.当时有墨工百余人,继续经营。曾国藩对胡开文早有了解,自己使用的也是胡开文墨。拜访中曾国藩问到胡锡熊的家庭情况和胡开文的经营状况,了解到其子胡贞观咸丰元年(1851)中举,咸丰六年(1856)援例补户部员外郎,后迁户部贵州员外郎,加三级记录。这些都拉近了胡锡熊与曾国藩间的距离。胡锡熊提出请其题写招牌的请求,曾国藩欣然命笔,题写了“胡开文”三个大字,写上自己的名字,并盖上了自己的印章。此后胡锡熊将题字制成招牌,挂在店内,广为宣传。
曾国藩题写的“胡开文”招牌黑底白字,正反两面内容一样,各竖写“胡开文”三个苍劲的大字。字除了是白色颜料写作成外,还铺有蚌壳类的白色粉末,很考究。这是“胡开文”墨业发展史上的一件重要文物。此招牌在“文革”期间失踪,不知去向。
2003年,不知去向的曾国藩题写的胡开文招牌出现在山西平遥的古玩市场上,著名徽墨收藏家王毅的朋友在山西平遥发现了这块招牌,并将此信息告诉了王毅。王毅立即请朋友代为收购。在洽商招牌的价格时,古玩店的老板提到北京的一位收藏家也想收藏此招牌,并出了较高价格准备收购,但没有成交,意思是此招牌价格不菲。蕞后双方经过讨价还价,王毅以5000元的价格购得此招牌。5000元虽然不是天文数字,但是对于工薪阶层的王毅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是他当时的几个月工资。
王毅是上海著名的藏墨家,坐拥古墨2000余锭,其中不乏大名头的文人订制墨、御墨和集锦墨,件件精妙绝伦。不过,超前的思路使他在拥有了众多大名头的精品、孤品后,现在着重去关注国内各省市生产的墨以及一些墨谱、墨单、墨票、墨模等与墨有关的文物,意在使中国的墨史趋于完整。这次他花巨款收购曾国藩题写的“胡开文”招牌,也是他“填补民间收藏的一个空当”的一次重大的实践。多年来,他不但从事古墨及有关文物的收藏,并有志于墨学的研究,曾在上海、安徽等地举办墨展,著有《中国墨文化大观》《古墨》《中国墨文化问学》《中国徽墨》等著作。这些著作,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墨文化的发展脉络、艺术品位、文化内涵、审美******,也以他自己的藏墨实践叩问沉淀在墨上的历史。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