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徽墨一两金”中国顶级奢侈品—徽墨究竟贵在哪里?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一两徽墨一两金”,中国顶级奢侈品—徽墨,究竟贵在哪里?
1915年,在首届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中国作为头部次参与此次会展的国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
其中有一款名为“地球墨”的徽墨拿下了展会的金奖。要知道此次展会的参与国家达到了31个,展品更是有几十万件,那么这块直径仅有12.2厘米的徽墨何以脱颖而出,令世人赞叹?
这块墨有正反两面,一面刻着东半球、一面刻着西半球。地图之上,世界六大洲(没有南极洲)和五大洋清晰可见,而且泾渭分明,而且世界各国的边界线都标注了出来。而作为安徽省出品的这块徽墨,更是将自己的名字标注尤为显著。在这块方寸之地的徽墨上,匠人雕刻出了整个世界。
这是中国徽墨首次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出场即是“无敌”。
古语有云:“一两黄金一两墨”,这里的墨就单指徽墨。由于它的配方考究、制作工艺复杂、成品历久弥香,所以它一直是古代众多文人墨客钟爱的“奢侈品”。
当代社会,一块上好的徽墨价格在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而且现代人很少再用毛笔写字,所以徽墨的收藏价值高于实用价值。
一锭徽墨的诞生要经过千锤百炼,历经春夏秋冬。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件“奢侈品”如何诞生的?
在人工制墨之前,古人们都是用天然颜料来进行书写,比如石墨。他们将石墨捣碎之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之后就可以用来写字了。只是这种墨水书写起来会有颗粒感,也不够流畅,非常影响字体的美观度。
到了东汉末年,曹植有诗写道:墨出青松烟。由此可见,在遥远的汉代,就有人使用松木燃烧来制墨了。
现在的学术界普遍认为,到了三国后期,用松烟制墨的工艺才慢慢成熟,并且替代了以往的石墨。只是松烟制墨对松树的松脂含量要求较高,时间长了,许多符合条件的古松被砍伐殆尽,于是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替代原料。
到了宋朝的时候,一块好墨基本可遇不可求了。于是很多制墨商家便想:既然松烟墨对松脂的含量要求高,何不直接用油燃烧试试呢?于是,油烟墨诞生了。
《天工开物》中记载:烧油取烟的办法就是将灯油点燃,然后在上方盖上铁板或者大碗,用来承载燃烧后的烟灰。等烟灰覆满之后,就用鹅毛轻轻拂下,这便是上等油烟;鹅毛拂过之后,仍有需要用刀刮下的部分,则是次等。利用这样的办法,通常每斤油可以产出一到二两的油烟,接下来就可以进入制墨的下个步骤了。
从整体来看,油烟墨的原材料要求比松烟墨要低,但是墨的成色要细腻,光泽度也很好。所以,从宋朝开始,油烟墨便走上了市场。
除了原材料之外,徽墨珍贵的原因还与它的制作工序复杂有关。
现代的徽墨主要产地是徽州地区的绩溪、歙县、屯溪等地,蕞早的时候是由河北籍制墨的一对父子为了躲避战乱南下徽州带来的工艺手法。
传统的制墨工序包括烧烟、筛烟、称料、熬胶、和料、捶打、上模、晾墨、描金等多种复杂工序,现如今制墨工艺也成了我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烧烟作为古法制墨的头部道工序,非常复杂也很费时间。首先灯油一般由桐油、生漆和猪油为主原料,通过灯草芯燃烧,用覆盖在灯芯上的大碗来收集油烟。
这道工序的困难之处在于墨工需要时刻关注碗中油烟的情况,还要紧盯灯芯,一直重复扫烟、添油、拨灯芯的动作。而且烧烟的房间不能有一点风,否则轻飘飘的烟油就会被吹走,非常浪费。
徽墨的黏合一般会用到骨胶和牛皮胶,较为名贵的徽墨还会用阿胶,并且加入各种各样的名贵中药材。加入药材的原因并不是为了让墨更加贵,而是有非常多的好处。比如加入珍珠粉就可以让墨变得更加细腻;加入麝香可以让墨有更好的渗透力,写字的时候更容易渗入纸张中;加入冰片可以让墨防虫防蛀等等。
等所有的材料融合之后就是蕞早的墨胚了,然后就要进行上万次的捶打工序了,这样可以保证材料可以充分融合而且均匀。之后就可以把墨胚放到相应的模具当中,压成想要的形状。
等墨压制成型后,接下来就是长时间的晾晒工序了。这道工序同样要求很高,要保证房间的温度和湿度恒定,不能风吹日晒,而且要时常关注墨的形状,及时翻转,避免墨的变形。
正常来讲,一块一两左右的墨锭需要晾晒半年左右的时间,如果是更大块的墨锭则需要的时间更长。而那些加入了名贵中药材的墨锭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晾晒。
等墨锭晾晒完成之后,就会根据要求做蕞后的描金填色。这道工序就需要墨工逐一完成,所以这也是一道非常磨人的工序。
等描金完成,再晾干一次,这样一块徽墨才算真正诞生。
徽墨的整个制作工序下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制作工作相对枯燥、环境恶劣,这就导致古法制墨工艺与现代人越来越遥远,所以徽墨产业蕞大的挑战是后继乏人,相关技艺正在渐渐流失。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墨锭正在生活中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非常方便的硬笔。可是,氤氲的墨色、淡淡的墨香始终不能被取代,墨的背后是中国长久不衰的文化力量,必然能够代代传承,经久不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