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期《收藏》杂志精览
在传世书画上有一枚非常独特的收藏印——长脚印(“长”印)。由于该印曾见于宋代贾似道旧藏的作品,如赵佶的《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传董源的《夏山图》、艳艳女史的《花卉草虫图》等,所以历代书画鉴藏家都将长脚印归于贾似道名下。但是,笔者发现明代仇英的《桃村草堂图》、唐寅《事茗图》上也钤有类似的长脚印章,这显然不可能是贾似道钤盖的印章,那这二方印章是谁的呢?
2021年9月9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在三星堆博物馆举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三星堆考古现场直播同时进行,向公众公布了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三号坑、四号坑阶段性的重大考古成果,国家文物局也刊文介绍。此次三星堆考古新公布出土材料颇丰,试选几例代表性器物谈谈看法。
资深艺术品经纪人、资深鉴赏家翟健民从业40余年,圈内尊称“大佬”,是蕞权威的古董商之一,做客中汉金宝夜话,话题不断,从“永宝斋打包”到师父黄英豪,再到回忆学徒经历……这回聊聊这些。
粉彩,是清代景德镇窑烧造的著名釉上彩品种之一,始烧于康熙晚期,流行于雍正、乾隆时期,以后历朝盛烧不衰,一直延续发展至民国时期,影响至今。早期的康熙粉彩因处于初创阶段,故产量不多,传世品极其稀罕。雍正时期是粉彩瓷器烧造的头部个黄金时代,工致殊常,被世人视作珍品而争相收藏。
龙凤通宝钱,元末农民起义军韩林儿龙凤年间(1355~1366年)所铸,是元末群雄中蕞早铸行的年号钱之一。
明代的佛像整体来说,较之宋元时代略有逊色,造像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呈衰退的形势,但其中亦不乏造像比例匀称、细部刻画细腻深入、纹饰精美者。现从咸阳博物院收藏的众多佛教造像中遴选三件青铜造像,试作初探。
按照内容分,胡开文墨票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墨家本身对于店铺地址、传承经历、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宣传,其二是顾客(或当时社会政要、文人等)对于墨品的称赞。因此,墨票不仅能够反映墨家的生产制作情况、墨品、商业运作等信息,同时也反映了墨家与当时社会各界的交往情况。
现存孔府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历代孔子嫡系后裔的住所。处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自西汉起,历代统治者都给予孔子及其后人崇高的地位和荣誉,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形成了尊孔崇儒的文化传统。清军入主中原,为了得到汉族官僚地主和普通百姓的拥护,清朝统治者继续给予孔子后裔历代享有的特权,并大加赏赐,孔府的地位和声望达到顶峰。孔府收藏有无数珍宝,这两件虬角就是其中不可多得的宝物。
仿古铜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金石学兴起,公私以收藏商周青铜器为乐事,宫廷曾据内府所藏商周青铜礼乐器大量仿制以为郊庙之用。在清代,在巩固统治,吸收汉文化的过程中,宫廷也大量制造青铜器,但无论是用途上,还是性质上,都与先秦时期的铜器大不相同,它不再是体现等级制度,上下尊卑的象征,而是生活中的一种器皿,更多的是人们赏玩的艺术品。
据《殷周青铜器通论》,商周的青铜器共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部分,共50类,其中酒器占24类。酒器按用途分为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以及礼器。虢国墓地作为西周时期一个大型邦国贵族公墓,青铜酒器虽然占比不多,种类有尊、壶、盉、爵、觯、方彝等,但构思精巧,造型优美,不仅展示了当时上层社会饮酒的生活场景,也为研究当时特定时期的社会现象提供了实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于此,精选21件青铜酒器,与读者共赏。
由于山西毗邻瓷业发达的冀、豫、陕三地,相互技术交流非常密切,陶瓷面貌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因而深受其影响,光芒长期被磁州窑、定窑等历史名窑所遮盖。现就宋金时期的主要窑口进行梳理,并就其部分典型器作以解读,供大家相互交流学习。
1932年上半年,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决定在湘赣苏区发行革命战争公债券,后来因为中央苏区没有及时将公债券送到湘赣苏区,使之发行被迫推迟。1932年12月,经中央苏区批准后,湘赣省分行决定发行头部期革命战争公债券。
我国烟草企业曾为中国引领革命、乘风破浪的红船出品过主版烟标。20世纪80年代,嘉兴卷烟厂出品了“金南湖”烟标,主版就再现了停泊在嘉兴南湖烟雨楼前水面上的红船远景画面。
笔者早年得到一枚人物生肖大花钱,钱径41毫米,厚4.6毫米,重41克,内穿呈圆孔,钱体大部分被锈色覆盖,裸露部分呈现银白色。钱币铸工精湛,人物刻画深峻并富有立体感,背面是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图案。花钱中表现内容范围较广,是集中国民俗文化之大成。但在现有传统花钱中找不到它的身影,笔者曾向业内几位大咖讨教过这枚花钱中的人物出处,给出的答案也是各执一词的猜测。
所谓五彩,并非五种颜色,而是多种颜色的意思,但必须有红彩。五彩分为青花五彩和釉上五彩两种,本文主要讲述首都博物馆馆藏明清五彩瓷各个时期的胎釉、器型、绘画、装饰技法、纹饰、色彩、款识等方面的特点,从而说明五彩瓷的发展阶段、价值以及在历史上的地位。
近代中华文物海外流散,论质论量,都绕不开一衣带水的日本。自古以来,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及文物往来从未间断。遣唐使将唐三彩携至日本,刺激了奈良三彩的创烧。宋至元明,龙泉窑青瓷随着贸易活动大量外销,随之留下了“砧青瓷”“天龙寺青瓷”“七官青瓷”等称呼。明清时期,由于接受日本市场的订货,造型纹饰需要按照要求依样画瓢,遂又有“古染付”“祥瑞”“南京赤绘”“新渡”等一系列和风扑面的瓷器应运而生,独树一帜。
“佳趣雅集”是热爱古陶瓷收藏与鉴赏的团体,2015年成立至今,每两年一展,成绩斐然,迄今已举办“瓷中佳趣——佳趣雅集会员珍藏”及“雄奇昳丽——明末清初瓷器”,均有图录出版发行。第三次展览“东瀛遗珠”因疫情推迟至今,所幸在多方努力下,展览图录已于2020年正式出版。《东瀛遗珠——山中商会及日本旧藏名窑瓷器》由佳趣雅集学术顾问、“两庆书屋”主人、古陶瓷金立言博士耗时两年精心编辑而成,对于研究中日两国陶瓷文化交流有着深远的意义。本刊专访金立言,从这套图录谈起。
近年来,金立言先生在山中商会现任社长山中让的大力支持下,将山中商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日本所发行的展览会图录搜罗齐全。在此基础上,又将散落世界各地的中国名窑瓷器实物与相关档案记载、影像记录相互比对,钩沉了这些艺术珍品经过山中商会之手后被收购、流传、展示、售卖等一系列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
目前所见到的有关山中商会的专著及文章,以论述山中定次郎的生平经历及山中商会在美国的兴衰历史为主。此次,笔者的角度有所不同,尝试对山中商会的整体历史进行梳理,其中多处涉及曾祖父山中定次郎与中国艺术品的关联,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晚清恭亲王奕䜣酷爱收藏,在他的王府中曾经存有数量庞大的文物。1912年,承其爵位的小恭王溥伟为了筹集复辟经费,将恭王府收藏的2000多件古玩珍品,几乎全部变卖给了日本山中商会。我们发现,原山中商会所存恭王府文物照片上,很多都钤盖有英文 “S.Yamamoto. Peking”字样的钢印,这是老北京山本照相馆的标识。这个照相馆的经营者、日本摄影师山本赞七郎,在昔日北京照相行业乃至中国早期摄影史中,都曾有过重要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